这是一场借3D打印概念发起的炒作吗?传感器为什么要用3D打印机制造呢?让2017年惊艳业界的6款3D打印传感器为我们解答吧!
2017年3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研人员在一个新项目中综合运用机器学习与3D打印技术,开发出一款3D打印原型探测器,其中含有一个可自我调整的传感器。该设备能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微小物质检测新方法,用于检测病毒、癌症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等,进而改善严重感染和疾病的诊疗。
传感器的读取器由4种不同颜色的LED、一个相机和一个塑料外壳组成。由于塑料外壳采用了3D打印技术,因此原型造价很便宜,而且十分耐用,此外还能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
3月,瑞士科研人员生产了一系列具有水果外形的3D打印温度传感器。利用这些“果实”,水果商以及运输公司可以依据更的热量读数监测产品质量。3D打印成功模拟了水果的物理特性,使传感器能像真正的水果那样对环境条件作出相同反应,进而提供水果内部温度变化的准确信息。
这种仿真水果由水、碳水化合物、聚苯乙烯等组成,经过3D打印机处理,它们的混合物与果肉非常相似。目前,正在丰富传感器的种类,甚至计划为单种水果开发专用传感器,同时也在寻找工业合作伙伴,推动这一发明走向商
5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发出一种可直接3D打印在人手上的硅胶压力传感器,进而增强人的触感,潜在用户包括医生、士兵、烧伤者等。该装置可以探测压力大小,甚至能够测量脉冲,加速仿生人的研究。
3D打印的柔性硅胶材料使得那些配备该传感器的设备可以直接应用于人类皮肤表面。具体打印部位则要根据3D扫描用户手部轮廓来确定。目前,科研人员正在试图克服该技术的大障碍之一,即人手抖动问题。通过增强3D打印机性能,该技术有望走出实验室,走向实际使用场景。
火情监测传感器:“3D打印助我建起庞大军团,遍布森林,保护自然。”
5月,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开发出一种价格低廉且环保的一次性3D打印无线传感器,成本不足一美元。其具体生产方法是3D打印包围微电子电路板的立方体,再将检测火和气体的传感器喷墨打印在立方体墙壁上。3D打印与喷墨打印的结合使生产速度大大加快,用时明显减少。
低成本、率等优势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如果该应用成功落地,便能大面积部署于火灾高发的林区,进行火情监察与预警。此外,它还可以为工厂提供有害气体泄漏等警报。
7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发出一款耳戴式红外线体温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佩戴者的核心身体温度,密切监测用户身体状况。以柔性聚氨酯为原材料,3D打印出适合用户耳形的基板,再在其上整合用于液态金属互连的微通道,后将液态金属注入微通道,并将其它部件插入微通道槽中,完成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