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应的人工智能扶持政策纷纷出台。2015年国务院提出人工智能将作为11个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领域的推广应用。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三步走计划,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水平。
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推进,目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融资规模约为26亿美元,是美国该领域融资总额的七分之一,远高于以色列和印度,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第二大“吸金”地。
2017年秋,MIT 斯隆商学院下设杂志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与波士顿咨询(BCG)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用AI重塑商业世界”的报告。报告指出,目前AI的商业应用还在一个很早起的阶段,虽然有80%的受访者认为AI对公司会是一个战略性机会,但实际上,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公司在业务流中引入了AI技术,而将AI广泛应用于公司业务流的企业则更少,只有不到5%。
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但同时也出现投资越来越多、公司越来越少和项目越来越贵的情况。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能力需要有正确的期待。当前人工智能还只能在特定的领域实现商业化。
中国要打造人工智能强国,需要的布局和筹备。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支持、人才培养、产业应用体系搭建、新业态培育等都是应有之义。但政策、法律、伦理方面的全球影响同样重要。
在商业环境下,人工智能本质解决的是经济问题,即如何用性价比高的技术或算法,解决一件件改善经济成本的事儿,使企业在效率及其提供的客户体验上有显著的改善,从而再把经济成本赚回来——这是人工智能在商业环境下的终目标。
中国对人工智能的研发和投资发展都很快。也许5年前,中国还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主要力量,但今天,每个人都认识到了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世界非常重要。
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中,强大的部分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和网络安全等。自然语言技术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之一,它的发展离不开中文。所以,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产品、算法和数据集来应用到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