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语音交互、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升级,以及传感器等关键组件的进步,机器人的“人格化”愈发明显,与人类的合作关系、共存关系也渐趋明确。而服务机器人作为与人类接触为频繁、密切的机器人种类,其“智商”的提升,更为业内所关注。
虽然市场前景愈发火热,但是服务机器人毕竟还是机器人家族庞大群体中的年轻成员,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标准定义。就目前的基本用途来分类,可大致划分为清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机器人、餐饮机器人、安防机器人等,应用范围颇为广泛。
在“智慧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服务机器人正成为智能机器人中的“新宠”。这块巨大的蛋糕也仍然在“制作”当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入局者前来分食。
据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了230亿美元,近五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7%。其中,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接近63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比超过20%。业内专家认为,人类工作被服务机器人取代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未来数年内,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迎来更大规模爆发。
目前,人类被替代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体力劳动、重复繁琐的岗位,例如客服、文秘和编辑等。例如,全球大电商平台之一的淘宝,其天猫商城就应用了客服机器人“小蜜”。可以说,基础的客服岗位正在逐渐消亡,客服机器人正加速取代一些简单标准化的客服工作。这些只是服务机器人普及进程中的小小缩影。
业内人士分析,伴随互联网社会的进一步成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加快转化应用,服务机器人等智能产品的普及将会趋于机制化,越来越得到普通民众的认可,智能水平也有望持续提升,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和实际效能。
从全球角度来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犹如初升的太阳,还处于快速上升的初级阶段,产业规模与市场扩张十分积极,资本热度依然高涨。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50个国家都在大力推动机器人研发战略,其中大多都已经布局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
服务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受到全球各国的热捧,就在于其相对于较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消费群体更多多元,市场空间增长潜力更大。从国家与地域来分析,中国以及亚洲地区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服务机器人为主要的增量市场。凭借强劲的经济形势、日渐提升的消费能力,中国更有望成为全球大的服务机器人市场。
据相关统计机构预计,到2022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000亿美元。IFR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0.3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13.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8%。而研究预测,接下来数年内,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还将保持积极的增长态势,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