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位居全球首位,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一众发达国家。业内人士预计,根据工业机器人整体发展形势来看,2018年将有超过34%的工业机器人进入中国市场
2013年,工信部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期实现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和保有量的激增,与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释放政策红利密切相关。同时,国内相关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国外企业争相强化资本布局,也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愈发广泛,已经从较为成熟的汽车、电子产业扩张到了医疗、食品、建筑、环保等更多的制造行业,未来有望保持稳定的延伸趋势,不断扩大应用范围,推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
国内新松、埃夫特等机器人企业正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逐步打破日本和欧美等传统机器人强国的“统治”局面。不过,即使国内机器人市场有着良好的增长形势,国内机器人企业也不断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竞争中获得了完全胜利。
事实上,我国在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等方面距离国外巨头还有不小的差距。另外,在产业链发展、中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差距也依然存在。
就核心零部件而言,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一直在向国外企业采购,例如向日本采购各类减速器,向德国采购机器视觉设备和抓手等。要想摆脱产业低端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真正实现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崛起,就必须在核心零部件这个环节实现持续突破。
当然,攻克“核心零部件”这个障碍并非易事,还需要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充分调动现有的各类资源,才能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进展,才能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品质的核心零部件,把庞大的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在的工业机器人显得越发灵活自如,能够稳定、地完成许多实际任务,并保障工艺质量,这都依赖于减速器等控制系统。通俗而言,减速器就相当是工业机器人的关节,只有拥有好的减速器产品,工业机器人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用RV减速机主要从日本进口,对我国的国内机器人企业发展和国产机器人制造形成了极大制约,十分不利于国产机器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内机器人企业争夺发展主导权、强化市场竞争力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