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浪潮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消费电子产品的融合越发深入,手机、电脑、电视等纷纷向智能化转型,品质需求与创意需求持续提升。
但是,由于国内在显示领域缺乏关键技术与核心材料,要想实现全面超越,夺回国外厂商占据的市场份额并非易事。不过,借助本土优势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内显示产业依然获得了相对不错的成长环境,在技术攻关上也取得了系列成果。
长期以来,由于显示产业核心材料被国外垄断,国内生产商难以获得市场主导权,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要想推动“中国制造”发展,推动国内显示产业崛起,必须打破技术上的困局。
我国从1998年开始启动显示屏技术自主研发、生产,到目前已经取得了全球先进地位,生产规模全球。当然,也必须认识到,生产规模并不意味着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扎终还是要依靠核心竞争力。
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以及企业的不懈努力下,国内显示产业迎来了崭新局面。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影响下,未来显示技术之争已经启幕。随着全球显示产业竞争加剧,国内显示产业的未来该走向何方呢?
近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在2018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上透露,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编制的《新型显示产业超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发布。接下来,以新型背板、超高清、柔性面板等量产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显示产业或将成为各国争相布局的焦点,这也将是传统显示产业变革求新的重要方向。
虽然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面临着市场饱和等发展问题,但是不可否认,伴随超高清技术、柔性显示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加速应用,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将会走上市场,消费电子产品的热度会一直持续下去。
国内显示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实现全球,有至关重要的三点不能忽视:
首先是坚持技术研发,坚守技术优先,始终将技术实力的增长作为企业、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并推进技术的实际应用转化。要知道,当前全球发展正处于科技驱动的时代,把握不了技术优势,就难以真正取得。
其次是推进全面创新,加快战略、技术、产品、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创新,深入理解消费者与客户实际需求,根据市场情况来积极调整创新方向,保持在各方面的先发优势,不断提升创新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