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扩张,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大有超越工业机器人,站上机器人行业新风口的趋势。从全球层面来看,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受到了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研发、布局热潮已经开始涌动。
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据统计,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00亿元,到2020年有望实现翻番。目前,国内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对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支持举措,形成了各具特色、差异互补的发展格局。
三大痛点仍待解决
尽管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发展加速期,但是依然还属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产品还在研发测试,市场上成熟的落地产品还比较有限。具体来看,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还面临着三大痛点待解:
一是市场接受度不足。由于服务机器人在近些年才开始走上市场,很多民众对于这些产品并不了解,认知也不充分,导致消费市场难以快速扩展。而且,服务机器人细分领域众多,要想全面推广普及,也十分不易。同时,服务机器人大多成本高昂,就算消费级产品价格也仍然不够亲民,超出了很多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二是跟风炒作盛行。随着我国不断提高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开始快速增长。资本市场与不少企业对此反应积极,但是很多仍然停留在资本运作与概念炒作上,产品落地却迟迟无法实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走低端化、价格战道路,不重视产品品质,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核心技术缺乏。长期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关键技术与零部件领域都较为落后,而服务机器人更是需要融合语音识别、语音交互、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虽然我国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奋起直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上进展迅速,但是相对于国外而言,依然还有不小的差距。
事实上,我国政府为了促进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出台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发展;二是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无序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国内机器人产业需要从核心零部件、技术创新、细分市场、资本并购等几个方面加强突破。对此,我国需要培育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以及一部分重要龙头企业。
培育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可以发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技术,不断提升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为国内机器人整机厂商提供配套服务,从而全面增强国产服务机器人技术水平与品质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