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中,自动驾驶是目前受看好的商业化技术之一,被视为新一轮科技发展的竞争热点。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交通安全现状、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同时也有望在乘客体验、绿色环保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特别是对于传统的车主而言,在自动驾驶汽车普及以后,可以选择购买一辆作为私人座驾,也可以选择使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两者的共同点是,车主都不用再自己驾车,充分享受作为一个乘客的体验,能够更好地利用通勤时间来休息或者是做其他的事。
当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面对不断升温的自动驾驶潮流,我国政府也不断提升重视程度,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研发与商业化部署,力争在这一关键领域的发展上取得优势地位。
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过程中,上路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方面布局较早,多个州都较为支持开放式道路测试,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
而在我国,早先自动驾驶汽车测试主要集中于封闭园区。2017年7月,我国正式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点明确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发展;2017年11月,科技部宣布将依托百度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就此,我国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步伐开始加快。
2017年年底,北京市公布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定,成为个“吃螃蟹”的城市。随后,上海、重庆等地迅速跟进,也发布了相关法规。2018年5月1日起,交通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正式开始施行,全国各地公布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定的热潮也全面掀起,我国自动驾驶路测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毫无疑问,政策法规的进步是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力。无论是国家主管部门还是各地政府的积极支持,都为国内自动驾驶企业提供了更为优异的自动驾驶政策环境,使得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诸多环节都能得到有效、快速推进。
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推进,我国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技术平台、操作系统、整车制造、通信服务、高精地图、传感器等各细分领域都相继取得了发展。不过,在操作系统、传感器等几个重要领域,国内企业和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为了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国家对于自动驾驶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十分重视与支持。在工信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当中,就明确指出,支持车辆智能计算平台体系架构、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辆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产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