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1994年美国举办了届机器人大擂台比赛,格斗机器人开始以民间赛事的形式在国外悄然发展。1998年英国组织了科普类节目,将这项运动搬上了电视荧幕,凭借激烈、刺激、酷炫的“械斗”场面,和机械类科技知识的全民科普,机器人格斗运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如今,机器人格斗赛事在国外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欧美等地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链,带动了包括机器人俱乐部、线下赛事等的兴起和发展。
对于中国的格斗机器人来说,首先起步比较晚,2016年才次参加了小规模的赛事,同时,国内机器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与世界一线水平之间存在不小差距。其次,目前国内还没有自己完整、规范化的赛事系统,至于《机器人争霸》和《这!就是铁甲》两个节目的出现,也只是堪堪弥补了国内铁甲格斗综艺节目的空白。
综合来看,机器人格斗虽然在世界已有20多年历史,但在中国属于新兴事物。国内的机器人格斗起步晚,技术落后,各种基础设施和赛事组织较为缺乏,目前仅仅依靠综艺性的比赛获得普及,整体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从与世界的横向对比来看,你可以说国内格斗机器人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国家自身的纵向对比来看,你也可以说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尽管,发展处于入门摸索阶段,相关技术和赛事基础还不够完善是目前的客观事实,不过随着机器人知识的普及度和民众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格斗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说不定也大有可为。
当前,在政策上国家已经将机器人发展纳入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给予了铁甲发展的高度支持和政策红利。同时《2016年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也提出,未来5年教育机器人市场规模要达到111亿美元,要求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满足市场人才供给。可以说,中国铁甲产业发展正在迎来大好前景。
在普及和接受度逐渐提高,政策红利支持的情况下,国内的机器人格斗完全可以打造成与电子竞技相类似的一个产业,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比赛,依靠科技和创新培养自己的粉丝经济,然后用个性化的IP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目前,相关综艺节目的火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燃了巨大的格斗机器人市场,从机器人培训到机器人零件的制造和外型涂装,一些下游行业已经陆续产生了关联。未来,随着机器人格斗赛事的日益发展壮大,将形成一个横跨体育、娱乐和工业的巨型产业链,实现技术、形式与商业的多重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