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2019-12-26 工业品商城138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从2012年到2017年,市场规模从862亿美元突破至2000亿美元,全球传感器研发和生产企业超过6500多家,传感器类型和品种达到2.6万余种。  全球市场长期保持着持续增长的稳定发展态势,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5年仍将保持着接近10%的复合年增长率。  不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从2012年到2017年,市场规模从862亿美元突破至2000亿美元,全球传感器研发和生产企业超过6500多家,传感器类型和品种达到2.6万余种。
  全球市场长期保持着持续增长的稳定发展态势,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5年仍将保持着接近10%的复合年增长率。
  不过,在高速增长的全球市场上,头号玩家位置却被美国、日本和德国所占据,它们几乎拥有着全球7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11%的占比,虽然仅位于三大玩家之后,但与其差距不小。
  在国内市场上,受全球市场带动,规模虽然也在逐渐扩大,但因为国内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整个市场遭到了外资企业的强势入侵与瓜分,有数据显示,意法半导体、飞思卡尔等外资企业占据着中国传感器市场近七成的份额。
  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相比国内其他产业来说不算太晚,从50年代开始国家就关注意到了传感器的重要性,但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传感器产业依然面临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我们与国家之间的差距。
  目前,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传感器芯片、传感器关键技术和传感器产业结构三个方面。
  芯片问题是制约我国大部分产业发展的共同问题,对传感器产业来说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的传感器研发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中传感器完全依赖国外进口,其中九成的芯片来自于国外,缺芯问题是制约国内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而在设计技术、封装技术、装备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国产传感器也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发展至今,国内没有自主研发的传感器设计软件,没有统一、标准和系列化的封装接口,没有具备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国外对关键性技术的垄断行为,让我们向传感器迈进的道路遭到阻绝。
  国产传感器在产业结构上也不是很合理。因为缺乏完整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指标管理,国内产品迟迟形不成系列,同时,国内传感器企业由于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规模效益差,也让本就不系统的产业结构更加朝低端化方向偏移。
  不过所幸的是,在国产传感器发展遇阻的情况下,国家和政府始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从2011年开始,政府陆续发布了《中国电子元件“十二五”规划》、《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相关政策,为传感器产业朝智能化、微型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国家也将传感器写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出台并实施了203项国家标准和系列行业标准,为传感器行业的标准化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在智慧生活、智能生产全求趋势影响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比如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逐渐出现,同时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
  目前传感器市场已经逐渐从工业自动化向消费类产品转移,特别是家电和汽车用传感器占据了近40%的市场比重。其中,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正在以每年15%—20%的增速迅猛增长,车用传感器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再加上无人驾驶汽车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未来对于智能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的需求只会与日俱增。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