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国家自动化发展需求下,机器换人风潮越演越烈,工业机器人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助力机器人实现定位和运动的伺服电机,也相应的迎来了迅猛发展。
在2014年,我国市场上伺服电机的销售数量就已超过全球销量的一半,同时,据《2015-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行业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的伺服电机市场规模达到122亿元,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需求市场之一,预计到2019年,我国的伺服电机需求量将超过70万台。
不过,较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企业所占据。其中,日系品牌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松下、三菱电机、安川、三洋、富士等品牌垄断了我国中小型OEM市场,而在大型伺服市场上,西门子、博世力乐士等欧系品牌也掌握着传统优势。
同时,在我国企业栖身的中低端市场,也正在遭受台系品牌的入侵,他们凭借接近日系品牌的性能和国产品牌的低价,对我国企业带来强烈冲击。
总的来说,伺服系统的发展在我国并不算晚,从1955年至今已经步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机器人伺服电机作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产品,终目标就是要完成对进口品牌的完全替代,实现国产品牌的崛起和发展。
如今,在市场被人垄断,中低端市场又面临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形势不容乐观,但反过来看也可以说国产替代的空间十分巨大。我国伺服电机发展要想化潜力为现实,就需要国内企业加快技术攻坚,国家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产业行业加速标准形成,三方合力杀出一条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品牌的突围和崛起。
令人欣喜的是,这几年国内企业在伺服电机的相关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日前,格力就从功率密度、齿槽转矩、电流环设计等三方面入手,自主研发出了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而汇川技术、英威腾等企业也因为伺服技术的发展,纷纷从变频器领域转战伺服市场,壮大了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