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人机产业链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现在已经极为成熟,无论是制造技术还是零部件等各方面都有所突破,无人机产品的性能不断提升,成本却持续下降。在此形势下,无人机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在影视拍摄、农林植保、交通巡逻、救援消防、电力巡检等诸多行业都得到了认可。而油气管道巡线也成为了无人机一个新的应用场景,堪称是意外之喜。
据统计,截至6月底,中国石油公司旗下西北油田已经使用无人机完成巡线16000余公里,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接近30起,保障了800多公里油气外输管线安全运行。可见,“上岗”没多久的无人机已经获得了“雇主”的高度认可,并且表现十分优异。
之所以无人机能够迅速在油气管道巡检方面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油气管道巡检对于科技力量的强烈需求。当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主要依靠管道进行长距离运输,不仅线路漫长,同时还要穿越沙漠、沼泽、高山、森林等复杂地形区域以及人类密集区域,既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也存在着人类破坏的隐患。
油气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能源,为了确保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必须强化日常监管与巡检工作,大限度保障管道安全。但是,传统的巡检方式以人工巡检为主、直升机巡检为辅,都存在着一定安全风险,而且投入的各项成本也相当大,效率也并不乐观。特别是在夜间,要想确保巡检质量更加困难。
此外,人工巡检在具体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例如,虽然有通讯工具进行联通,但是对于巡检人员的工作轨迹基本上难以进行检测,不利于掌握实时掌握巡检动态。于此同时,管道及附近环境的运行情况只能简单记载,无法形成可靠、详细的记录资料,不利于发挥其数据价值。
无人机集使用便利、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多重优势于一身,这是其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的“资本”所在。而现在,无人机在油气管道巡检方面愈发“风生水起”,这显然也是由于其独特特征带来的结果。
无人机搭载灵活。无人机可根据任务需求不同,快速调整搭载配置。如果搭载视频追踪系统,就能轻易对指定目标进行跟踪拍摄;如果搭载遥感系统,则能快速获取地貌信息,为油气管道巡检提供决策依据。
另外,无人机巡检还能降低巡检成本,减少人力投入,避免人员遭遇危险,并进一步提高巡检效率。无人机获得的关键数据,不仅能够有效存档以备使用,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其数据属性,进行价值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