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机器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冰冷的机械材质和工具化的外型容易给人以距离感,不够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和尚未拥有的情感系统也让人感觉不够智能,这些无法打动人的因素,对于应用于制造业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影响也许不大,但对于融入人们生活,与人类长期打交道的服务机器人来说却是十分关键。
也正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不少的家用服务机器人迟迟得不到价值推广和广泛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方面为了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消费诉求,一方面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的价值推广,不少国家和企业开始致力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
据了解,人形机器人是集机、电、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复杂产品,其技术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因此,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都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开发研究。
上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国内外对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已经开展了不短的年月,目前在步态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定位和环境地图三个方向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日本在仿人步行机器人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美国在其侧重的人工智能方面硕果累累,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机器人环境地图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突破。
从总的发展进程来看,日本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可以说处于全球,一方面和其文化和动漫产业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得益于其本身机器人技术的。其在技术研发和实用性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早在2000年左右就推出了ASIMNO和QRIO等具体的研发成果。
而我国的研究与日本、美国、瑞士等技术强国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国外技术已经能让人形机器人实现跑步功能的时候,我国还处于步态分析与研究阶段,同时在实用性方面,我国也还仅仅停留在技术展示层面。
总的来说,当前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阶段,技术上侧重不同各有突破;产品上各国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我国从1987年至今也推出了四代样机;未来发展趋势上,一致以外形向人类细部特征靠拢,功能具备真实人类运动、灵活、环境判断能力为主。
虽然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都进行的有条不紊,技术也有突破,产品也有推出,但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应用似乎我们很少看到,李开复曾认为,“机器人以实用为主,人形机器人难以盛行于世”。似乎,缺乏实用性和商业化应用成为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阻碍。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我们所熟知的的几个人形机器人中,索菲亚可以算一个,但它除了亮相于各大演讲和会议现场之外,商业化的应用几乎没有。而日本的ASIMNO作为世界款真正意义上可双足行走的机器人,从2000年诞生以来已经历经七次迭代,却始终只能在展览会上取悦观众,近日,本田更是宣布将停止ASIMNO的研发工作,转向更加实用的机器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