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日趋火爆

   2019-12-30 工业品商城137
核心提示:当新能源之风在汽车领域吹起的时候,世界各国无不将其视为汽车产业变革的主流方向,纷纷加大政策、资金等各项支持,扶持本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以占据全球汽车市场优势地位。在推广补贴政策的支撑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速度不断加快,国内市场规模也保持持续上升趋势。  然而,宽松、全面的补贴政策虽然推动了我国新能
     当“新能源”之风在汽车领域吹起的时候,世界各国无不将其视为汽车产业变革的主流方向,纷纷加大政策、资金等各项支持,扶持本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以占据全球汽车市场优势地位。在推广补贴政策的支撑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速度不断加快,国内市场规模也保持持续上升趋势。
  然而,宽松、全面的补贴政策虽然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但是也导致行业热度过高,不少没有核心技术实力的企业相继涌入,产品低端化、价格战等乱象日益严峻,甚至还出现了骗补等现象。因而,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国家适时对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续航里程较短、品质较低的新能源汽车开始逐步退出市场,高里程电动车则成为“新宠”。
  补贴新政不仅对续航里程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动力电池的相关标准作出了规范。在电池技术门槛上升的情况下,结合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的新变化,动力电池行业也不免进入新的调整期,新的一轮洗牌已然拉开大幕。
  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活跃化的当下,许多行业在经过初期的发展之后,都会走向优势集中化,产生“头部效应”,行业内的巨头企业逐渐形成,并把控绝大部分市场。无论是石油等传统行业,还是新兴的电子商务领域,都是如此。如今,动力电池行业也走到了这一步。
  在全球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一直都被几大品牌所占据。仅2017年,全球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就达到了整体的80%,市场优势愈发向头部企业集中。而在国内,“头部效应”也越发明显。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达155家,到2017年就下降到了130家。据预测,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还将继续下降。
  实际上,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双雄争霸”的迹象已经日渐凸显,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比不断提升。
  就宁德时代而言,其2018年以来陆续和大众、戴勒姆、本田、东风、华晨宝马、宝马等主流车企达成合作,可谓在产业布局与商业扩展上取得了双赢。与此同时,作为另一大巨头,比亚迪也开始加快组建自己的联盟,一方面加快与上游企业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则加速提升动力电池技术。
  随着行业进入洗牌期,头部企业之外的其他公司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据悉,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三的沃特玛,已经宣布因为订单减少决定给全体员工放假半年。第三尚且如此,更别提其他中小玩家了。那么,这些企业在面对头部企业的强势竞争时又该如何应对呢?
  由于高续航新能源汽车与高能量密度电池产品得到了政策倾斜,意味着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发展将随之改变,低能量密度电池生产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危机。对于其他高能量密度电池生产企业来说,要做的是加速提高核心技术水平,改善资金链条,增强创新实力与品牌影响力;对于低能量密度电池生产企业而言,则需加快调整市场布局与生产体系,把握国内定向市场并向国外市场扩张,从而获得更多机遇。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