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成市场主流

   2019-12-31 工业品商城226
核心提示:如果说美国曾认为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一定意义上是传感器时代的话,那么在这个追求智能化的年代,无疑要在传感器前面加上智能二字。相比于传统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能够采集、处理和交换信息,具有高精度、低成本、自动化和智能化等优势。  借此优势,近年来全球和我国的智能传感器市场普遍迎来了快速成长
     如果说美国曾认为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一定意义上是传感器时代的话,那么在这个追求智能化的年代,无疑要在传感器前面加上“智能”二字。相比于传统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能够采集、处理和交换信息,具有高精度、低成本、自动化和智能化等优势。
  借此优势,近年来全球和我国的智能传感器市场普遍迎来了快速成长。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995亿元,其中智能传感器达到约698亿元,市场占比超过70%,2016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再度扩大至1700亿元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以上,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而在我国,2015年国内智能传感器企业产值约为14亿美元,预计2019年国将达到3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19年,预计我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还将扩大到137亿美元,本土化率将从2015年的13%提升到27%。
  自上世纪80年代概念落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智能传感器已经成为了传感器发展的主要方向,即使单从全球和我国智能传感器的发展数据来看,目前其发展也正处于快速上升态势,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市场发展的主流。
  显然,当前智能传感器已经成为国家工业及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代表,不管是美国“工业互联网规划”,还是德国“工业4.0”,都将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写入国家战略之中,而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下,也对智能传感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在我国2011年发布的《中国电子元件“十二五”规划》和2012年颁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就重点提到了发展微型和智能传感器的相关工作;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再次提及,为产业化发展指明方向;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出台,对智能传感器的研发创新做出了强调;进入2018年,工信部又下发了《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对智能传感器的三年产业发展计划做出了目标安排。
  除了系列政策的出台之外,今年4月份,在工信部的牵头下,行业正式成立了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希望整合行业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所有力量,共同突破创新,聚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一起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行业体系建设、产业创新发展。
  在国家和行业给予的高度重视下,如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正处于高速、利好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机器人、物联网、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不断崛起,行业内企业正在迎来的发展良机。
  当然,虽然智能传感器已经成为市场发展主流,且国家方面也给予了引导和支持,但其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业较分散、规模较小、缺少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产业链不完整、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空心化严重等等,种种问题让发展与实际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有些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有些问题却依然严峻,还需要企业、行业和政府三方加强协作,合力攻坚。
  其中,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研发与生产脱节问题是制约智能传感器发展的重要问题,这是由研发机构与生产企业交流不够所导致,需要校企之间加强融合;而人才流动较大,聚集度不高,人才匮乏等问题,受企业实力、竞争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企业间加强合作交流,合理分配人才资源,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同时行业也需要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