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牌照管理等市场准入制度,在一二线城市开展合作试点,由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社会责任感强、跨区域业务布局广、整体操盘运营经验和与政府合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与政府合作打造智慧停车示范项目,主导智慧停车体系构建,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减少恶性竞争,实现社会资源集约化和优化。同时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将路边停车、公共停车场等停车资源,与旧城改造、城市更新等统筹规划,实现轻重资产相结合,提高智慧停车经营规模与效益。
在政策支持的同时,技术创新也很重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迭代,构建基于点状的、循环的、分布式的城市运营云平台系统,打造智慧停车的新模式、新格局,实现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新提升、新跨越。智慧停车属于民生产业领域,也可以优先应用5G、人工智能等基础创新科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有效解决传统停车信息不对称、结构不合理问题,进而新能源、自动驾驶等汽车未来发展潮流,为人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为解决停车缺口大问题,机械式停车位逐年增多。机械停车位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等优势,是解决停车问题的有效手段,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出售和产权登记中的问题。
机械停车位建设成本高,如果不允许其销售,开发企业将无法承受。销售以后,如果不予登记,业主权利得不到保障。就车位产权界定方面,虽然部分城市的政策中也有明确的规定,但各地政策差别较大,有的规定机械式立体停车泊位可以进行权属登记,有的把其排除在外,有的则采取产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政策,对权属的转让、抵押等有不同的要求。产权登记政策的不统一性,严重影响着停车产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立体停车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累计建成了500万个泊位,但立体车位整体占比约为2%,而发达国家立体车位占比为15%至20%左右,日本路外停车中立体停车占比为63.5%,中国各大城市亦是人多、车多而土地少,立体停车位占比应该更高才合理,影响中国立体停车产业发展因素很多,其中为关键的制约因素是单个车位产权登记问题没有解决,导致社会资本很难进入停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