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中国政府还在另一方面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宣布正在投入820亿美元的前期资金,建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布式“能源互联网”,该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的核心。根据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街道和社区中,数以百万计的个人以及成千上万个企业都将能够参与进来,以接近于零的边际成本来生产自己的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电力,并将其分享在全国能源互联网上。
此外,中国还在发展3D打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在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复杂的火箭和卫星零件。2014年,另一家中国公司Winsun仅在24小时内就利用廉价的可再生材料建造了10座小房子。建造这些房子需要的人力劳动非常少,每座房子的成本不到5000美元。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以接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制造数百万座造价低廉的房屋。2014年,中国大的小型商用和家用台式3D打印机生产商太尔时代科技公司发布了其新款的便携式桌面3D打印设备“UP!”。该公司与美国的3D打印机生产商齐头并进,同时也展开竞争,有望在未来几年占据全球市场相当大的份额。
从生产力发展上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贡献很可能远远超过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数十亿人和数百万组织连接到物联网,从而使人类能以一种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在全球协同共享中分享其经济生活。这个连通性的转折点甚至有可能超过20世纪电气化所带来的经济活动,以及随之产生的电话、广播和电视的传播。
即使我们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也不可能为效率、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带来任何大的提升。化石燃料能源已经成熟,市场价越来越高。内燃机和集中电网等这些能源驱动型技术所能贡献的生产力已经被充分开发,继续开发的潜力不大。
然而,包括笔者所在的全球咨询集团在内的一些机构所进行的新研究表明,随着向物联网平台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转移,在未来40年内,总能源效率有可能增长40%或更高,并且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的生产力增长。
通用电气在2012年11月发表的研究中称,到2025年,智能工业网络可能实现的效率提升和生产力进步将几乎覆盖每个经济领域,影响“大约一半的全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