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强调,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不在互联网,而在智慧。“智慧能源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通信设施,将人的智慧传递到传统的能源设施上,实现其智能化,提高其效率。”
《意见》中还提出,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主要从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和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业务三个方面入手。
其中提到,建设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多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突破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构建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使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及时有效接入,逐步建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
同时要求,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区域试点,推进以智能电网为配送平台,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融合储能设施、物联网、智能用电设施等硬件以及碳交易、互联网金融等衍生服务于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络发展,实现绿色电力的点到点交易及实时配送和补贴结算。进一步加强能源生产和消费协调匹配,推进电动汽车、港口岸电等电能替代技术的应用,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基于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用户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自由交易,促进能源消费生态体系建设。
国家电网研究院科学家冯庆东表示,智慧能源发展要坚持“搞好规划、遵循标准、搞好顶层设计”。具体来说,就是搞好规划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遵循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现互操作;搞好顶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体协调。
同时,他还认为,目前智慧能源切入点主要有,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能源互联网的示范工程,以及节能管理等方面,各方应当踏踏实实做产品、标准等工作,推动能源互联网稳步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升级为能源互联网的能源产业,将带动20%以上的产业增速,并实现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结构转型等一系列巨大的经济、社会、民生效益,同时还将带动整个关联产业的发展。占国内GDP20%以上的能源产业互联网化后,在未来10年,所带来的直接和附带产业价值将超过20万亿元,也势必将孕育出巨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