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下的自组织生产

   2020-02-04 工业品商城770
核心提示:我们先看德国人在工业4.0中的定义。   德国人认为在工业4.0中,主要有2个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从字面意思上,智能生产是涉及企业宏观运行的内容,包括
      我们先看德国人在工业4.0中的定义。  
  德国人认为在工业4.0中,主要有2个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从字面意思上,“智能生产”是涉及企业宏观运行的内容,包括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物流、产品研发、企业智能决策,甚至包括人机交互、3D技术等“杂七杂八”的、与生产有些关系的内容,德国人都放到了智能生产这个主题了。  
   “智能工厂”的定义则相对明确,除了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AGV、测量测试设备等数字化、自动化的硬件生产设施以外,还包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管理与控制的软件系统,我们可以称之为MES系统。后面一句是“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这里面的分布式,英文就是Distributed,就是大家所熟知的DNC的个字母。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数控设备、机器人等数字化生产设施联成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乃至达到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执行的自组织生产的高境界,但基础就是实现数字化设备的联网通讯、数据采集等网络化分布式管理。  
从以上的定义里看,智能工厂主要是生产环节的管控与执行,MES应该属于智能工厂的范畴,而不是智能生产的范畴,所以叶先生的定位是有些问题的。  
下面,再与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智能工厂中的“工厂”到底是全企业还是专指车间,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很多人,甚至造成对工业4.0两个主题的不理解。  
笔者认为,德国人的“智能工厂”,从管理范围上讲,就是中国的数字化车间,而不是数字化工厂或企业的概念。   
例证有四:    
1、德国人说。  
除了从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的定义划分上看出问题以外,还可以从德国人在智能工厂的架构图上看出一些端倪:   
从该架构图上可以看出,物料进入“智能工厂”后变成产品,我们如果将此处的“工厂”二字换成“车间”是不是行得通?反之,为什么要将物料、产品从工厂中单独剥离出来?难道物料与产品不属于工厂吗?   
此其一,我们再从德国人的演讲中分析。  
今年4月29日,在重庆举办的“工业4.0峰会”上,笔者有幸与工业4.0的提出单位、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资深专家科尔教授同台演讲。  
下面的两张图是科尔的演讲幻灯:   
     工业4.0下的自组织生产 
从科尔教授的以上两张图来看,所涉及的内容也主要是车间生产的管控,智能工厂也没有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运营等内容。   
2、美国人说。 
针对本问题,在4月9日,我专门咨询过工业4.0专家丶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李杰教授,李杰教授说也认同这个说法,认为此处的工厂可以理解为车间。    
3、中国人说。   
上文中,台湾信息化专家、鼎捷软件总裁叶子祯先生的幻灯中更是将智能工厂定位于生产设备层面,叶先生认为德国智能工厂的范畴就是车间级的,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再看不久前国家刚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里,明确写道:“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这里,明确地将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进行了并列。而这以前,比如在2013年的“两化深度融合”文件中,写的还是“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从“、”与“/”这个符号上的变化上,就可以感受出这些专家认识上的转变。    
4、反证法。   
      我们再用反证法证明一下,我们如果将智能工厂中的工厂理解为整个企业,企业自然就包括了生产,这样智能生产就成了智能工厂的一部分,两个概念几乎完全重复,我想严谨的德国人在如此重要的文件中是绝不会犯如此低级错误的。  
再结合德国人的用词,智能工厂用的SamrtFactory,而不是SmartEnterpise(企业),也许德国人正是想避开“企业“这一字眼。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