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加快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农村绝大部分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不仅对水、土、空气污染等造成了严重污染,在处理时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资源化利用为前提,寻找适合的新方法、新出路势在必行。
根据资料显示,可获得的农作物秸秆5亿多吨除了作为饲料、工业原料之外,其余大部分还可作为农户炊事、取暖燃料,目前全国农村作为能源的秸秆消费量约3亿吨;而我国禽畜粪便资源总量约9亿吨,折合近8000万吨标煤。可想而知,如果将这些废弃物加以资源化利用,在降低处理成本的同时,也将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策支持当然也是少不了的。2019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征求《关于解决“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意见的函,其中针对大量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引起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重点发展生物质能供暖,在具备资源条件、资金实力的情况下,鼓励农村积极探索清洁供暖渠道。
如何利用好这些生物质能源呢?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立欣指出,还是要因地制宜,每个地方有不同的自然资源、资源禀赋,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做不同的能源配比,这样会更好的。其次要注意的则是选择哪一种技术模式,要考虑技术的经济性和技术适用性。这就表示要综合农村的资源规模和种类来进行,同时,还要在农民可接受的范围内,能够积极参与和支持利用生物质能源,如果超出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实际规模需求,不仅无法保证运行效果,还可能造成设施设备闲置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