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释放这种消息的目的是吸引新一轮融资。这种戏剧性的情节折射了这个曾经处于风口的明星行业的困境——当前,自动驾驶正处在漫漫长夜当中,参与者缺乏造血能力而“热钱”慢慢退去。没有人会怀疑自动驾驶在未来的重要性,但恐怕大多数公司都会因为“缺钱”而倒在黎明前夜。甚至还有投资人直言,“这就是巨头的游戏”,所有的创业公司都会在这轮挤泡沫的过程中消失。
“我们对这个市场的判断是——无人驾驶只有一、二名,没有第三名,就像安卓和iOS。目前谷歌是名,希望滴滴能成为第二名,”滴滴CEO程维曾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
“落地”成为多位投资人看重的能力,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白云帆说,两年前他会看创始人的履历和技术,现在更关心能不能迅速组织一个商业化的团队,在两三年内与头部的车企和政府达成合作。
但当前商业化的难点有三,一是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二是技术成熟度不够;三是成本太高导致没有利润空间且市场接受程度低。
新石器CEO余恩源形容,与飞机、火箭类似,自动驾驶是一个大周期行业,前期需要持续投入,现在尚且处在0到0.1阶段。为了能在寒冬中生存,新石器的策略是找到一个能够快速落地的场景活下去。
未来还有多远?行业里默认为是五年,但谁都不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星瀚资本陈云雁称,考验投资人的地方在于如何在爆发前夜快速地进入行业。
一位投资人判断,明年会是自动驾驶的一个洗牌期,缺乏商业化落地能力的公司都会被逐渐淘汰。
今年,估值一度达到两亿美金的Drive.ai低价卖给了苹果。这家明星公司由曾任百度科学家的吴恩达参与运营,吴恩达一度表示,Drive.ai是有可能走到后的玩家。
Drive.ai的倒下是行业的风向标。AIIA.联合创始人Fatti小超告诉投中网,整个行业泡沫太大,资本从2015年进入到现在近四年,已经到了退出期,企业在资本端开始遇冷,转头和政府绑定,但当政府的钱拿完以后又该赚谁的钱?目前来看,谁也没有想好。
多位投资人认为,当前商业化的难点有三,一是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二是技术成熟度不够;三是成本太高导致没有利润空间且市场接受程度低。
资本在看不到钱景后开始退潮,投中网通过整理CVSource、IT桔子等数据发现,国内自动驾驶Q1的融资数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近50%。
而就在一年前,一个投资人在硅谷试乘了Roadstar无人车之后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内便决定投资。对方和Roadstar沟通的过程中曾尝试还价,希望能够还到2.5亿,Roadstar现场表示再考虑一下。结果对方在回去大概半个小时之后就回来,“3亿就3亿,没问题。”
如今,“活下去”成为整个行业的主旋律。百度先扛起中国自动驾驶的大旗,在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上都是开创者,但因为没有走通变现模式而不得不缩短战线——当前整个L4无人车技术链尚不成熟,研发硬件和人力成本比较高,而商用量产还比较远,自动驾驶业务往盈利方向走,节流也比较明显,各种环节审批都在控制成本。
批自动驾驶公司追求的都是技术壁垒,没有想通商业模式这件事情。而眼下,变现成为投资人看重的能力。云启资本董事总经理陈昱对投中网称,现在对于自动驾驶的投资逻辑是,的技术和快速落地的商业化能力二者择其一。
驭势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认为目前能够在2到3年内得以商业落地的自动驾驶只有两个,一是高速公路上的2到3级自动驾驶技术,二是基于限定场景、增强环境+低速的自动驾驶技术。
robtaxi的落地时间还遥遥无期,行业人士认为这一天到来还需要几十年。2018年12月,谷歌旗下Waymo宣布实现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无人驾驶,里面还做了一个安全员。
通用旗下独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的robtaxi计划也因为技术问题而未能如期上线。根据路透社报道,Cruise称,一些意想不到的技术挑战会让落地存在变数,包括识别周围及前方物体是否处于运动状态。比如,这些车辆在经过一排停放的摩托车或自行车时“犹豫不前”。Cruise CEO Ammann表示,原计划在2019年底在旧金山部署RoboTaxi的计划已经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