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首家AI企业依靠硬实力

   2020-03-31 工业品商城233
核心提示:虹软科技是计算机视觉行业的算法服务提供商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近年来,虹软科技业绩持续保持高成长:公司2016年至2018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036.39万元、8633.25万元、1.58亿元;毛利率
    虹软科技是计算机视觉行业的算法服务提供商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近年来,虹软科技业绩持续保持高成长:公司2016年至2018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036.39万元、8633.25万元、1.58亿元;毛利率则分别高达92.3%、93.66%、94.29%。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2.76亿元至2.86亿元,同比增长38.69%至43.7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9亿元至1.0亿元,同比增长5.88%至17.65%。
  ①作为科创板计算机视觉股,本次上市虹软科技共募资11.32亿元,将被用于智能手机AI视觉解决方案能力提升项目、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②据IDC统计,2018年全球出货量前5的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外,其余采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厂商,其主要中机型均搭载了虹软科技智能手机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③借助虹软科技提供的视觉AI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可以在既有硬件能力的基础上,突破硬件成像能力的限制,提升成像质量,扩展成像效果,并能在保持较低功耗的前提下,满足性能与用户体验的要求。
  ④截至2018年底,虹软科技研究团队拥有374人,占公司全部人员比例的65.73%。公司近三年的年均研发费用占比更是高达32.81%。这是虹软研发实力始终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司无可替代的巨大优势。
  ⑤建立AI开放平台,来分享虹软的部分核心技术成果,将人脸识别、人证核验、活体检测等核心技术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企业、创业团队和个人使用。同时不断拓展虹软AI视觉技术的应用领域,使之在各个应用场景中加速普及。
  核心技术优势
  ①算法技术覆盖面广,研究深入。
  ②产品化能力强。
  ③平台优化能力强。
  ④产业链合作紧密。
  ⑤在成像、图像和色彩领域超过20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⑥市场认可度比较高。
  视觉AI的竞争格局和技术发展
  目前视觉人工智能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核心技术、产品化能力、产业生态链合作均成为行业的核心壁垒。除虹软科技外,行业中国内企业主要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国外企业主要有CorePhotonicsLtd.、Morpho,Inc.、EyeSightTechnologiesLtd.
  目前,视觉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质的突破,人体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等任务均已经初步具备了实现较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催生各行业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
  目前智能手机是视觉系统中出货量大的前端设备,相关技术创新和迭代非常快,庞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整个视觉产业发展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预计随着5G技术升级、双/多摄像头渗透率上升以及深度摄像日渐兴起,未来虹软的智能视觉算法技术及相关解决方案可应用场景还将不断丰富。
  ●2018年虹软科技的营业收入为4.5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55亿元。
  ●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收入为4.39亿元,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收入为367.95万元,其他项目(数码相机、互联网视频等业务领域)收入为1189.27万元。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为96.57%。由此可以发现,公司高度依赖智能手机相关业务收入。
  与此同时,虹软科技的传统创收项目也出现了衰退,在2016年,其他项目(数码相机、互联网视频等业务领域)收入为0.82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32.07%。可是到了2018年,该类收入仅在主营业务收入为0.12亿元,仅占2.62%。
  对于其他项目收入出现衰退的原因,虹软科技在招股书中给出的解释是,随着近年来手机拍照渐成主流,部分挤占了数码相机市场空间,公司数码相机业务收入于2017年、2018年有所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虹软科技大的收入来源——手机市场,也趋向于市场饱和,增长降速的现象。
  据招股书,2016-2018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分别为14.69亿、14.65亿台、14.63亿台。目前公司高度依赖智能手机相关软件收入,若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持续下降,公司的收入或会受到连带影响。
  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的投资金额大。目前,虹软科技已经形成一套涵盖了智慧零售、智能冰箱、智能门锁、智能广告等领域的IoT视觉解决方案,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使用场景。
  其中,虹软科技积极押注自动驾驶,并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智能汽车视觉解决方案。
  不过,业务转型并非易事,在这条赛道上,虹软科技只能说是后来者。无论是百度、四维图新等大型上市公司,还是小马智行、蔚来汽车等新锐企业,都在积极推动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
  从虹软科技自身来讲,其将近400页的招股书中,仅1页涉及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而汽车等IoT产品的业务收入,在2018年占比还不到1%,这意味着,虹软科技才刚刚入场,且面临激烈竞争。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