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带来革命性影响,涉及实业制造、助老助残、教育技术、现代金融等重要领域。”大赛科学顾问、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表示,作为本次大赛的东道主,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在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方面具有雄厚基础。全区40余家企业正在向智能工厂转型升级,200余家企业即将开始智能化改造工作。借助此次比赛的契机,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也开展了机器人相关领域的招商活动。
刚刚推出不久的《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中指出,要以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和大企业为重点,重点布局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等产业,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区。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该区将以引入和培养高水平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设计集成公司为突破口,着力突破减速器、伺服驱动器以及微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重点引入点焊、弧焊、喷漆、注塑、装配、搬运、冲压等各类工业机器人项目,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
该区还将以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产学研协同、技术协同创新等多种方式,组建高水平智能装备产业创新平台,为机器人产业注入“创新力量”。
法国PSA集团在非洲摩洛哥建一家汽车厂,需要建设一条焊接生产线。武汉开发区的欧亚捷福公司接下该项目,目前正在武汉进行设计,来自意大利的工程师与本土工程师通力合作。未来,这家工厂的设备安装、调试也要从武汉派人去。
“我们做的是‘交钥匙工程’,企业给我一个空车间,我们交给他一个完整的生产线。”欧亚捷福董事长李贵生介绍,就在前几天,这家企业刚刚完成了位于湖北大冶的众泰汽车工厂项目,共使用了几十台机器人,该厂年产汽车达40多万辆。
从软件到硬件、从机械到电子,欧亚捷福是国内一家拥有机器人电阻焊整套技术的企业。在全世界,这样的企业也只有六七家。目前,这家企业的产品已应用于东风、神龙、大众、雷诺、奔驰、福特等十多家世界知名汽车厂商,遍布欧、亚、美等地数十个国家。
“我们研发、生产的是焊接机器人的焊枪和控制系统,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和手臂,机器人机体,则是来自abb、库卡等企业。”李贵生介绍。李贵生是贵州人,1985年到法国留学,毕业后在巴黎创立企业,开始做的是咨询、贸易。90年代,李贵生跟随新生的神龙公司来到武汉,从事设备、零件进口,后来又从事组装、制造及研发。
他曾是意大利捷福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代理。这家企业有着62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少有的几家可以提供整套焊接技术的生产厂。“GF原本是两个家族企业,一家是做软件的,一家是做机械的,上世纪90年代合并为一家。”
2015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企业债务等原因,捷福公司面临破产。看准这个机会,李贵生果断出手,反过来将其收入囊中,继承了捷福的技术、团队、市场等,成为一家国际企业。
“新技术、新材料,特别新能源的发展,给焊接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变革。”李贵生表示,汽车轻量化成为趋势,未来汽车可能不再仅仅使用钢结构,将更多用到铝结构,或者复合材料结构,这给焊接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准备建立专业焊接研究院,进行技术开发,并培养国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