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子学会新研究成果《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珠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为747家,总产值达750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7%,处于全国水平。报告特别指出,珠三角地区企业积极与具有技术优势的国际机器人龙头企业对接,完成多项企业的引进合作。
2014年,随着“东莞一号”文件及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机器换人”在珠三角的制造业重镇-东莞轰轰烈烈的开展,并在全国的掀起了一场“机器换人”的浪潮。
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地区,区域内深圳、广州、东莞、顺德等地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已逐步形成多点发展、协同推进关系。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应用市场较为广阔、基础技术发展实力较强,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
8月28日下午,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暨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书记强调,要加快壮大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努力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把握好“两化”融合的要求,继续以工作母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机器人为重点,培育骨干企业,壮大产业集群。
随着机器人时代的来临,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了机器人相关政策,如广州确立到2020年培育形成1000亿元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东莞提出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而在产业集聚上,中国已经有40多个机器人园区,上规模的机器人企业超过800家,形成了东西南北四大产业集聚区。
据悉,珠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传统的数控产业为基础,在控制系统上有优势,工业机器人运用较多,涌现出广州数控、固高、欧凯、嘉腾、旗瀚、雷柏等知名企业。
世界龙头企业的入驻,有力推动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规模扩大,目前,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在数控设备、无人物流、自动化控制器、无人机领域具备一定的优势,平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处于全国水平,数控机床领域有比较好的基础,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特别在机器人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的相关技术处于全国位置。
相对而言,珠三角地区在数控机床领域有比较好的基础,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特别在机器人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的相关技术处于全国位置。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和技术的日臻成熟,珠三角地区一批本土智能制造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