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机器人产业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此次大会,苏州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来苏与苏州企业进行对接,让企业参与研讨机器人发展的前景,了解机器人发展的新动态,使企业时间接触、对接国际标准,更好地推动苏州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王庆煊表示。
近年来,苏州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目前机器人骨干企业已有200多家,其中既有昆山华恒、华兴源创等机器人本体开发和系统集成企业,也有科沃斯、微创医疗等服务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企业,还有绿的谐波、汇川技术等核心零部件厂商。这些迅速崛起的机器人企业,初步构成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机器人产业,2016年,苏州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器人标准化领域,苏州市科沃斯、绿的谐波、汇博、博众精工等企业都正在主导或参与机器人领域的多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据介绍,苏州市相城区也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按照《中国制造苏州2025实施纲要》,相城努力将机器人培育成为转型发展新亮点、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5年11月,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863”计划专家、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领衔组建的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落户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阳澄湖国际科创园。
关于机器人标准化工作 这些专家有话说
“虽然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比较晚,但是中国近年来积极参与机器人标准化方面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ISO TC299/WG6工作组主席 Virk(沃克)教授表示,中国有非常多的公司在从事机器人模块化方面的研发,创新力很强,预计未来中国在机器人模块化方面将会有很大的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表示,机器人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技术的基础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化技术。这几年,中国制造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技术含量还是很低,面临着技术壁垒和标准垒,必须尽快提高中国标准的先进性。
谭院士指出,当前我国机器人标准与品牌发展四大障碍,即:三个密集的制造模式、仿制为主的技术路线、低价竞争的营销策略、粗放生产的车间管理。在此基础上,他明确提出,机器人标准的研究和提升要从基础着手,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东奇说:“机器人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苏州的科沃斯家庭清洁机器人能走到占领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过程。”他说,AI让机器人如虎添翼,而机器人是AI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