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工业是“长沙智造”发展的重中之重

   2020-04-20 工业品商城177
核心提示:装备制造是工业的核心部分,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  在楚天科技产业园第三期工程,亲身体验了楚天科技高标准设计建设的现代化车间重点项目TOP生产车间。车间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在长约200米的自动生产线上,有关工艺全部在电脑控制下由传动带和机械手或机器人完成。这条生产
    装备制造是工业的核心部分,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
  在楚天科技产业园第三期工程,亲身体验了楚天科技高标准设计建设的现代化车间重点项目——TOP生产车间。车间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在长约200米的自动生产线上,有关工艺全部在电脑控制下由传动带和机械手或机器人完成。“这条生产线只要6个人就行了,而且只在设备维护时才需要人工介入。”车间生产主管介绍。
  “楚天要做的,不仅是生产产品,接轨制药装备4.0时代,更要打造一个智慧工厂,为医药生产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楚天科技执行总裁曾凡云说。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药剂分装成套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科研成果实现了中国药剂分装装备产业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创新、走向国际的跨越式发展。
  “医药装备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制药企业产品质量的高低。楚天科技必须在智能制造上抢占先机。”楚天科技行政总监刘陵说。2月23日从楚天科技了解到,公司SFSR-2型智能机器人预灌封无菌生产系统,采用2台无菌智能机器人设计,可以自动完成预充式注射器拆包及物料转移,将撕膜、去内纸、灌装、加塞集成于一体,性能稳定,洁净等级高,无人员干预,无交叉污染,占地面积节约一半。
  刘陵介绍,中国制药工艺部分关键性工序仍依赖人工操作。这也意味着,制药工艺从前端到后端,有人工参与的工序,人与药品就互成污染源,对药品的质量、人的健康埋下安全隐患。因此,生产智能的制药装备势在必行。
 
  1月11日,中国铁建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在长沙经开区开工建设,将生产处于全球水平的长沙中低速磁浮试验线等7条新型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线;1月16日,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由中联重科与意大利CIFA在研发、生产、供应链方面深度协同融合的“产品”——首款国产化CSS3-Z1湿喷机成功投入使用;1月24日,长沙高新区产业项目建设年启动暨2018年智能制造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包括装备制造在内的16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额超462亿元,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正在培育之中。
 
  未来,长沙将积极培育以机器人、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电工电器、航空航天装备等智能化成套设备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培育多家行业龙头企业。
 
  近千家装备制造业企业集聚长沙
 
  “过去提起格力,大家就只想到空调,但我要告诉大家,格力已实现从世界大的专业化空调企业,到设计生产智能装备、数控机床、机器人、模具的大型工业集团公司的跨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出席2017年12月6日第二届中国(长沙)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时表示。
 
  近日走进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只见敞亮整洁的厂房,排列整齐的生产线,橙色智能机器人灵活挥动“手臂”在进行作业;在格力空调总装线上,一台台家用空调迅速被组装完成并下线……这里没有匆忙的工人,有的只是一个个机器人在不停地工作。这个总投资50亿元、全部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达150亿元的大型工厂,作为格力电器大的中央空调生产基地,自动化率超六成,是全国电器生产行业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技术新的工厂标杆。
  长沙格力总经理助理周锴介绍,长沙工厂采用了大量国际的智能装备,在工艺自动化、生产效率和节能环保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国家工信部公布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长沙格力是的一家“商用空调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单位。作为目前全国智能的空调生产企业,长沙格力的生产效率、质量控制、管理水平堪称行业标杆。
  日前,中联重科公布业绩快报,预计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亿至14亿元,大幅扭亏为盈。三一重工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预计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亿至21.1亿元,同比增长898%到937%。
  2017年,长沙重磅发布了“工业30条”,设立长沙市智能制造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专项产业基金,加强对重点平台的支持,推广“长沙云”,打造“工业云”……前不久出台的《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分三个阶段,构建在全国的长沙“产业智能化先行区”;东部及中西部集群式培育“智能产业化区”和“智能装备知名品牌聚集区”。春节前,长沙已联合株潭衡三个城市向国务院申报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目前,长沙已集聚近千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长沙企业通过投资、合资、合作等形式,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经济合作架构。仅中联重科一家,就在白俄罗斯等9个国家设立了生产基地,各类科研发中心、市场网络、服务体系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更是覆盖了六大洲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