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工业机器人种类众多,主要存在三大分类标准,按机械结构分类可将工业机器人分为串联机器人、并联机器人;按操作机坐标形式分类可分为圆柱坐标型、球坐标型、多关节型等,该分类是常使用的分类方式;按程序输入方式分类可分为编程输入型与示教输入型。
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要把智能制造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业机器人被认为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但在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领域均由国外企业占据。国内企业机器人业务起步较晚,产品产量水平仍然较低,竞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虽然处于低端,但我国机器人产业敢已基本形成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本土自主品牌也从自身企业特点出发,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系统集成应用方案。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三极分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机器人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全国发达地区,上海市2017年生产量达到5.88万套,占全国生产总量的40%多,再加上周边的苏州市、南京市及常州市,长三角地区在机器人布局上已经良好的梯形发展态势。
以深圳、东莞及佛山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也不甘人后,在机器人研发、制造等环节也开始全面布局,2017年深圳市生产量达到14512套,增长率74.4%,处于全国主要城市第二位。
东北地区尤其是沈阳市为我国机器人起步早的地区,雄厚的重工业基础,众多的工业人才,造就了国内机器人领导企业新松机器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