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从低级到高级具有明显的发展阶段性。目前,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只能实现工厂外部企业与上下游厂商、智能产品和用户的网络联通,对于企业内部网络平台和云端建设,以及更为高级的数字化世界还相距甚远。
然而,不管是在发展的哪个阶段,都离不开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传感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眼下的应用情况来说,传感器主要被企业用于工业互联网基础的数据收集与分析,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阶段的不断深入,未来对传感器精度和相关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可以说,工业互联网的实现和发展,离不开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与技术革新,但反过来看,工业互联网也为传感器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工业互联网与传感器发展可谓相辅相成。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709.1亿元,同比增长13.6%。在这样巨大的市场规模和高速增长下,有关机构预测,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迎来更进一步的扩大,2021年有望实现在2017年基础上翻一番,具体数字向6000亿靠拢。
传感器作为自动化智能设备的重要部件,以及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将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而率先受益。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布局和发展工业互联网,这对于国产传感器厂商来说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
早在2017年,政府就曾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为时间节点,从宏观方向上确立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三步走”计划。
今年6月7日,工信部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从具体目标、任务等方面提出了更为细化的措施,可以看做是对“三步走”计划的具体落实。国家计划从网络建设和平台建设两方面具体入手,一方面要升级和改造企业内外网络,另一方面要培育航母级国家平台。
其中,不管是网络还是平台建设,国家选择的企业和行业主要涉及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轻工家电、信息电子等重点领域,这些领域普遍为传感器的增长市场。这些领域受到重点发展和建设,对于国产传感器来说将是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