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正在改变着中国制造业的人力生态

   2020-05-25 工业品商城188
核心提示:欧洲、美国、日本的生产线自动化比中国超前很多,日本每一万个工人中有400个是工业机器人,欧盟每一万个中有250个,而中国只有20个,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前景巨大。ABB(中国)有限公司运营经理迟永琳在论坛上给出这样一组数据。  ABB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提供电力和自动化技术的全球500强企业,因为看到中国工业自动
      “欧洲、美国、日本的生产线自动化比中国超前很多,日本每一万个工人中有400个是工业机器人,欧盟每一万个中有250个,而中国只有20个,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前景巨大。”ABB(中国)有限公司运营经理迟永琳在论坛上给出这样一组数据。
  ABB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提供电力和自动化技术的全球500强企业,因为看到中国工业自动化的潜力,他们早已在上海建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
  同样看好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还有中国本土公司,如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依托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研发能力发展壮大。
  新松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表示,2011年中国使用工业机器人22600台,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公司三季报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7.95%。
  业内普遍认为,2014年将成为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拐点。这与中国即将经历的“刘易斯拐点”相关,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很多专家预测,中国在2014年前后会进入刘易斯拐点,其中的显著影响是,人口红利的消失会使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机械的需求会在今后几年大规模增长。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使加工制造企业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招工难问题在沿海地区显现。
  一位在苹果生产线上的富士康员工曾对本报记者说,因为赶订单,他的加班时间每月达到80个小时,月工资超过4000元,这样的工资水平显然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工业机器人也成为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看好的下一个产业。2011年,郭台铭曾表示,未来将用30万台机器人代替100万名工人,用来取代生产线上具有单调、重复性高、危险性强等特性的工作。富士康研发出的首批机器人从2010年起已在山西晋城园区投产,2011年该园区的机器人产能将达到一万台。
  论坛上,一位富士康PCEBG系统咨询处员工拒绝向本报透露富士康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进展。但近期有媒体报道,进展并不如预计的顺利,现在富士康上马的机器人数量不到30万台的1/20。
  与之对应,近年来,为了缓解人力成本压力,富士康逐渐将生产线转移到郑州、成都、烟台、衡阳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地城市。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