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工业机器人是大势所趋

   2020-06-10 工业品商城117
核心提示:前不久,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将于10月份关闭其在中国的唯一自有工厂。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并不是孤立事件。早在2009年,耐克便关闭了其在中国唯一拥有的设在太仓的鞋类生产厂。而最近,更有一系列美国企业迁回本土:福特汽车公司,要把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也把它的陶瓷杯
     前不久,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将于10月份关闭其在中国的唯一自有工厂。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并不是孤立事件。早在2009年,耐克便关闭了其在中国唯一拥有的设在太仓的鞋类生产厂。而最近,更有一系列美国企业迁回本土:福特汽车公司,要把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也把它的陶瓷杯制造,从中国转回美国中西部;摩托罗拉宣布在中国进行大幅裁员;美国消费品巨头佳顿、卡特彼勒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也在今年上半年纷纷将部分产品从中国多家代工工厂撤回本土生产……
     对于它们离开中国的原因,市场人士解读不尽相同,但一个普遍的原因则是: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廉价的产品制造基地。
     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事业二部市场总监刘勇分析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主要原因。近几年来,中国各地都上调了最低工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最低工资是印度的两至三倍。评估亚洲15个发展中国家规定的最低法定工资以及相关强制性福利支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包括工资和福利成本)位列第三,仅次于马来西亚和泰国。
     基于这一背景,毕亚雷认为,随着世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器人能力不断增强,愈来愈多的手工作业将被更具有性价比的自动化作业所代替,一些低利润、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被逐渐淘汰。大力发展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已是大势所趋。
    来自中国工控网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51%。工控网市场研究与咨询业务分析师王晓冬预计,未来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将保持28%左右的稳定增长速度。
    与一些生产型企业的外迁相比,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机器人企业却瞄准了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大举进入中国。除了早已进入中国的发那科(FANUC)、ABB、川崎等企业,去年底,丹麦Universal Robots机器人公司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今年1月份,爱普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成果转化、合作推广等方面达成共识。3月6日,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安川电机株式会社正式落户中国,将进行工业机器人设备及附属品、零部件的开发、设计、生产。同样在今年3月,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Adept Technology公司正式落户上海,在华成立第一家子公司——爱德普机器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据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透露,2010年,我国机器人产值仅占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的1/20。当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增长10%左右,我国增长达51%,增速位居全球第一,绝对增量仅次于日韩,排在全球第三。“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很可能是井喷式发展。”曲道奎判断。
    爱德普中国区运营客户服务经理苏金龙表示:“我们对中国机器人市场远景比较看好。”
    去年,世界最大代工企业之一的富士康宣布,将在3年内生产装配100万台机器人,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招工难问题。而资料显示,富士康在中国的工人总数约为120万,仅深 圳的工人总数就在40万左右。
      对此,众为兴的刘勇向深圳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富士康装配的工业机器人,只有40%左右是关节型机器人,60%左右是价格较低的直角坐标机器人,它们大多在3~4万元一台。即便按照一台关节型机器人10万元计算,对比目前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工人工资水平,实际上仅相当于一个岗位1年左右的劳动力成本。
      “比如一个工人月工资是3000元,一个岗位实行两班倒,那么算上加班工资的话,一个岗位的劳动力成本也在8万元左右。而工业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且产品的标准化、精度等将大大提高。按照工业生产上的一般规律,设备投入的回收期在两年就可以做到了。”刘勇认为,经济是富士康上马机器人项目的主要目的。
     工业机器人市场有多大?刘勇同样算了一笔账:参照富士康的100万台机器人计划,富士康的产值约占珠三角工业产值的1/4,如果未来3年珠三角企业2/3的生产线有自动化改造的需求,那么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就在200万台左右。刘勇认为,这个市场“真的非常大”。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