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层面,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早在2018年1月7日,工信部就出台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隔两年,战略正式印发出台。
战略提出,发展智能汽车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5年也是国家有条件进行自动驾驶规模生产的关键节点。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要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跨界融合、产业协同是核心关键词。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发展密不可分, 战略强调了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协同发展重要性的同时,鼓励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提出了构建协同开放的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任务。
另外,工信部发布的《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企业技术门槛的要求。征求意见稿删除了规定中三项与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审批有关的要求,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准入及管理门槛。将生产和开发能力进行分离,为“新能源汽车代工”正名,为剩余产能的合理利用打开了通道。工信部表示,对规定进行修改是为了更好适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
为对冲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扶持企业复工复产,工信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先支持汽车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政策频频释放利好信号,汽车消费政策也有望再松动。
地方层面,佛山成为首个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救市”政策的城市。2月3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提出鼓励"国六"标准排量汽车消费,给予每辆车2000-5000元不等的补贴。在购车环节加强消费信心,刺激汽车消费。
2月1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显示,将对包括《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等10项内容进行修改。《征求意见稿》将原规定第五条第三款中,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所必须的 “设计开发能力”,修改为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所必需的“技术保障能力”。此外,跟设计研发有关的大部分要求也被删除。
2月12日,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通知”(以下简称“战略”),为加快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战略》提出,要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 等)实现区域覆盖, 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 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2月13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有关规定,工信部将许可的汽车、摩托车、三轮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28批)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2批)予以公告。
据悉,第328批申报新产品的汽车、摩托车、低速汽车生产企业共计642户,其中汽车生产企业511户、摩托车生产企业131户。以上企业申报的新产品共计2979个,其中汽车产品2534个、摩托车产品445个。新能源汽车产品涉及222款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共79户企业193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10户企业20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6户企业9个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