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大形成硬供应
相对而言,中低端的市场定位让国产机床准入门槛降低,这也形成了我国机床行业庞大的企业规模。而庞大的机床企业则为制造业提供了稳定的设备供应和选择空间。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机”难求,到现在不同加工、不同种类的机床应有尽有,国产机床以强有力的姿态,保障的下游制造企业的生产稳定,也为我们市场繁荣做出了贡献。
低门槛促进办厂热
企业成立所需的启动资金让很多有心创业的人望而却步。特别是设备采购费用,往往是一个企业运营经费中支出的大头。不得不说,便宜的中国机床降低了企业设备采购和更新的费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厂的门槛,让很多规模小的加工企业得以发展起来。
可以这么说,国产机床促进了“办厂热”现象的出现。而大量的加工企业发展起来,促进了以温州等为代表的国内商品市场的繁荣。
价格战打出实惠价
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国产机床价格不断压低,虽然这种现象也导致了机床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但不可否认,这也给下游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而这种实惠不仅在于采购国产机床价格较低,也让国外机床在国内的定价更加合理。
每当国产机床在某一领域实现突破,正式走入市场,往往会引起国外同类设备的大幅度降价。虽然这也导致技术研发在机床行业内举步维艰,因为往往新产品还没获利,市场就已经被挤占,但确实给我们制造企业带来了实惠。所以也有行业企业家戏称,企业搞机床研发是牺牲自己,造福制造业。
浪淘沙淘出真金子
上文说到,中低端的市场定位让国产机床准入门槛降低,形成了我国机床行业庞大的企业规模。这种规模让机床行业虽几经大浪淘沙,但企业数量依旧众多,其中不乏在巨浪中脱颖未出的“楚翘”。
中国机床行业的体量,给了它可以“折腾”的机会。如果业内仅仅只有几家企业,岂不是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这样的体量让机床行业内企业始终呈现“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繁荣景象,也为行业淘出了不少金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