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肯定是人工智能能胜任基本的内容审核工作,依靠算法和深度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完全可以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采集和分析来分辨有问题的内容;另一方面,则可能人工智能内容审核其实在平时就已经广被应用,早就经受过检验可以保证上岗就能发挥价值。
毕竟几年前,上述企业就已经探索过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内容审核领域。比如2018年,Facebook便推出过DeepText,利用深层神经网络架构来理解内容;而YouTube也早就推出过Content ID,监测并删除涉及色情和暴力等违规视频……
对于这些巨头企业来说,它们的月活用户非常大,巨大的流量使得内容审核面临的压力不小。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保障审核效率升,同时还能解决大量人力成本。
不过,扎克伯格也曾说过,按照目前AI的智力水平,要想真正代替人工解决审核问题也比较困难,甚至有时候为了维持AI审核的正常运行,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工进行监督。此前,Facebook就曾因为AI技术的引入而将一万五的运营审核团队规模提升到了两万人。
因为现有的AI技术还不够成熟,在审核方面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或缺乏人性化的决定。就像谷歌在博客中同样写道的一样“这种软件的准确率无法媲美人类,所以会引发错误”。基于此,企业还是只能通过人工来进行复查和监督。
也就是说,现有人工智能审核只能保证效率却无法保障准确性,同时也无法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在这样的情况下,AI审核似乎只能在疫情暴发这样的非常时期“临危受命”、“被迫上岗”,在平时还是要退居二线。那么,未来是否有人工智能“反客为主”的一天呢?
期待这一天的到来,还得从技术层面出发,只有提升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水平,才能让其审核应用彰显更多价值。而不管对于企业还是审核人员来说,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都是有其意义的。尽管人们可能会将人工智能视为竞争对手,但事实未来其的确能缓解我们不小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在审核方面的应用,能够借着此次疫情带来的风口顺利起飞,同时也希望未来人工智能拥有更高超、更成熟的审核技巧,成为人们真正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