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否为从业者,相信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并不陌生。这个最早由通用电气(GE)提出概念,发端于制造业,却因为联手了IBM、思科、英特尔与AT&T等IT企业,变得更为性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GE旗下的Predix一直被业内人士看作是行业的标杆性物种:从建立平台,到万物互联,再到成立GE Digital并将原有软件及IT职能部门并入,建立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能力,这家美国老牌制造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所进行的每一步探索,都为后来者提供了参考,或是教训。
虽然2018年GE出售Predix及其数字化部门,引来了业内的无数讨论,GE挥泪斩马谡的做法,让从业者们纷纷看衰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但在今天,我们从发展的角度回头看,GE让其数字资产业务和Predix自由化的在市场上经营,并逐步摆脱其业务上对于GE集团的依赖,反倒是更为灵活高效的做法(集团战略变更及财务因素,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回到工业互联网的初衷,其实若按照英文“Industry Internet”来看,很难说这个概念究竟是工业领域专属,还是更适用于现阶段更为火热的产业互联网。但从GE所提出的“the power of 1 percent“的理念,以及具体落的行业来看,在航空、能源、医疗健康、铁路、能源等全球产业体系中,节省百分之一能够带来的潜在价值毋庸置疑。于是,这个最初起源于工业制造业领域的概念,也深入到产业中去,让未来的发展具备更多的想象空间。
将目光拉回到中国,2018年3月工业富联的闪电过会,让工业互联网以一种更具冲击力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诚然,彼时国内早已涌现出不少平台型产品,也陆续有对外赋能的案例曝光,但资本层面的大动作,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行业蠢蠢欲动的生机,也从一定程度上给予一级市场以信心。
亿欧盘点了2019年市场上获得融资的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企业,发现获得融资的企业一共有30家,其中还有少数几家当年获得了两轮融资,虽然较2018年的40多家(企名片数据)相比略有下降,融资轮次也较多地集中在A轮,但整体还是呈现出向上发展的势头。 当政策、资本都向同一个方向聚拢时,产 生的动力是强劲而迅猛的。但工业互联网究竟长什么样子,新入局的投资人又该用什么样子的逻辑去看待这个行业,是个复杂的问题。
在厘清答案之前,不妨先看一组数据:赛迪智库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到,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逼近7000亿元大关,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491.2亿元,上升至696.1亿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之间的规模差距,超过了10倍,那么平台之外的究竟是什么?
先简单地抛出观点:平台之外的产业规模,涉及到了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经济各产业链上下游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可以说是建设和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先决条件。
那么工业互联网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不妨先参考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制作的平台功能架构图。
从最核心的IaaS层、PaaS层、SaaS层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其实与大数据平台的逻辑如出一辙。略有差别的地方是,一般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会沉淀在不同针对消费者的网站或者APP上,但工业制造业场景中的数据来源,则复杂得多,有来自不同设备的,不同生产流程和运营环节的,甚至是不同人的。
因此,与通常的大数据平台相比,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多了最底部的边缘层,用来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预分析与处理,这是实现工业互联网“数据+应用”的基础,也是做工业物联网与AI加边缘计算的方向所在。
由此,继续向上的IaaS层、PaaS层和SaaS层也就无需过多赘述了,在完成了最初的数据积累之后,后续在开发应用及服务时,才不会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原理看上去并不复杂,对着架构图仔细研究几家企业便能基本清晰,复杂的是平台搭建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情况。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制造门类和最完整的供应链,这的确是我们的优势。但在青桐资本毕英哲看来,短短30余年建立起来的制造业体系,在过去野蛮生长的过程中遗留下了短板,是草莽生长的,别说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建设了,能不能做好5S和精益生产,都得打个问号。“同行之间的发展 水平有差异,不同行业之间的技术发展阶段更是层次不齐。这种千姿百态的发展状态,注定了我国在建设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也需要不同的思考路径。”
基于此,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采取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路:原本自动化、信息化基础已经不错的大型企业,先实现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将“设计-供应链-生产制造-运输-销售“的全链路打通,通过建立数据中台的方式实现工业内部的互联互通,并将积累下来的技术对外赋能;而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SaaS服务,或加入产业集群的方式,抱团取暖。
明势资本创始人黄明明向亿欧总结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四类工业互联网企业类型: 第一类是BAT等传统互联网巨头。阿里推出了ET工业大脑;腾讯将工业列为腾讯云超级大脑的五个重点方向之一;百度则打造了百度云“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ByteDance也在这一领域开始了积极的布局。
第二类是传统的工业龙头企业,如富士康,三一、徐工、海尔等。他们把“工业互联网”视为转型升级的火车头。各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富士康的工业富联还登陆了A股,创下36天最快过会纪录。
第三类,是华为, 用友, 东方国信, 浪潮等头部ICT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品牌和渠道优势杀入。
还有第四类,就是一大批拥有相关背景的创业公司,如昆仑数据、天泽智云,以及明势投资的全应科技和玄羽科技等。
“这四类玩家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以及实现路径各不相同。有做应用的,有做Pass层的,有从流程制造切入的,也有从离散型制造切入的,有做各类传感器和边缘计算的,也有做MES和围绕工业场景做ERP、CRM的,有从OT往IT融合的,也有从IT往OT切的,有做设备的预测性维护,也有从事网络协同制造和柔性生产的,总之各家有各家的解读和尝试。”在黄明明看来,现在大家都处于摸索尝试的状态,四类不同背景的玩家也选择了不同的细分领域进行切入,是行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非常明显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