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道检测机器人应用之前,传统的管道检测采用的是人工方式,容易受到环境、成本等因素影响,实际作业效果并不理想。管道机器人的出现则极大的弥补了人工的不足,将传统管道检测方式进行了自动化、无人化的全新升级。
相比于传统人工来说,管道机器人带来了两方面的升级。首先在对管道的排查和检测方面,机器人拓展了管道检测的长度、宽度和细度,增强了管道检测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同时还通过对人们在特殊环境中的替代,减少和消除了作业的安全隐患;其次,在对管道的维修、清洗和保养方面,机器人由于是从管道内部作业,也避免了人工挖掘、隔断作业方式带来的外部影响。
总的来说,机器人助力下的管道检测在效率、成本、质量方面普遍获得了显著的提升,通过“机器换人”也对人类员工实现了解放和保护,可以说是在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上的一次成功范例。
而自机器人助力管道检测升级以来,我国的市场热度和发展热情也是居高不减。当前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开展污水管网CCTV检测服务工作,各地水务局、市政园林局也纷纷签署相关文件,对管道检测机器人的应用表示支持和鼓励,这极大的推动了管道检测机器人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我国管道机器人销量已经从12050台增加到72426台,复合增长率高达40%以上,预计2020年还将进一步扩大8-9倍;同时在品牌方面,国内自主品牌产品产量已经突破3万台,国产率接近34%有了极大提升,国内企业在系统集成、价格和本土服务上渐具优势。
此外,这两年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的部署和引导也功效不浅。在《中国制造2025》、《管道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系列文件的规划下,未来我国管道机器人将实现品牌产量破十万、密度过150、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50%的2020年发展目标,这预示着一段时间内我国管道机器人行业都将维持一个良好局面,并进入到一个发展的快车道之中。
当然,产业的发展也不能单靠需求、市场和政策,技术因素同样关键。对于我国管道机器人的发展来说,由于起步晚、研发慢等原因,目前在技术方面依然是落后先进国家的,在产品功能和实用性上也还存在诸多不足,未来还需从一些技术方面做出克服。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研发出了一些应对不同管道结构的特殊机器人,但还没有一款通用型管道机器人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行走机构适应性不足、能量供给不足,以及通信方式不完善,因此未来需要从这三方面进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