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机器人概念的火热,扫地机器人产品从2010年开始逐渐进入到国内市场,并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助力下,逐渐广为人知。在经历了三年探索期与适应期之后,从2013年开始,扫地机器人的市场青睐度和接受度迎来攀升,国内市场发展迎来了快速成长期。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至2017年的5年间,我国扫地机器人销售量从56.53万台迅速扩大到332.5万台,销售额从8.38亿元增长至44.1亿元,年均销量复合增速为51%,销售额复合增长率高达近70%,预计2018年销量和销售额还将分别达到435万台和53.8亿元。不难看出,在营销双增的情况下,当前国内扫地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不过,目前国内扫地机器人线上、线下市场仍处于成长期,市场渗透率有待进一步挖掘,普及程度还未向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延伸,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市场增速造成一定减缓,未来问题解决,扫地机器人发展还将进一步提速。
从当前发展的现状来看,造成国内扫地机器人增长迅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机器人技术创新带来的功能升级;城镇化、老龄化发展带来的家庭需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消费观念转变;以及电商崛起带来的渠道拓展等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便是80/90一代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出现。
未来,这群人还将继续成为扫地机器人服务的主要目标,成为推动扫地机器人发展壮大的主力军。因为,80/90一代如今正是消费能力的上升期,相比于其他年龄段消费持久力更强劲,同时在观念转变和接受度上也相比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更具优势,选择80/90一代为服务对象,无疑更具稳定性、持续性和易行性。
而之所以还要加上中产阶级进行区分,是因为扫地机器人的价格和价值两方面考虑,中产阶级的适合度普遍高。上千元的售价刚好符合中产阶级的承受度,地面清洁的价值也满足上班族、中产家庭的换人需求,而这两点对于低一阶的人来说过于,对于高一阶的人群又没有必然需求。由此可见将中产阶级人群视为消费主力为适合
不过,就算找准了消费人群,当前扫地机器人的发展依然存在严重的渗透率问题。即便是比内地高了4.6个百分点的沿海发达地区,也才达到区区的5%,横向上远低于美国的16%,纵向上也与吸尘器的30%-40%相去甚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销售渠道不够完善,90%的线上渠道让线下遭到压缩,用户体验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是产品适应性不足,以国外产品为标准生产出来的扫地机器人,并不适用于国内家庭狭小的居住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