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动化生产需求的提出、人口红利衰弱的加剧,带动了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随着机器人应用逐渐从工业领域向服务领域拓展,为了扩大机器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价值,推动传统教育升级发展,以及培养更多的机器人复合型人才,满足新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机器人教育应运而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教育呢?百度百科中给出的定义是“通过设计、组装、编程、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结合机器人开发和应用中涉及的多学科、多技术来看,机器人教育是一门复合型学科,是通过机器人的建造过程,来达到科技的应用,并创造出内外兼具的产品,形成的艺术呈现。
目前,根据机器人教育的实际应用,普遍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机器人学科教育,具体是将机器人当作是一门学科,以课程的形式,让学生对机器人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该种类型已经出现在大学教育之中,同时在中小学也通过竞赛活动和学校教育获得了良好展现。
其二是机器人辅助教育,即以机器人为主要教学媒体和工具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在眼下的教育环境中,机器人充当助手、学伴、教具的角色,已经起到了的智能性教育辅助作用。
其三是机器人管理教育,让机器人在学校的教学、教务、财务等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出计划、组织和指挥作用,发挥出一种辅助管理的功能。这种机器人教育虽然不直接参与到课堂教育环节之中,但通过辅助配套的管理工作,推动了教育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总的来说,机器人教育根据应用和目的不同,对教育行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与价值,但其中有发挥空间的部分,无疑还是作为一门学科,来教育和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凭借着机器人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多学科交叉性,机器人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首先,机器人学科教育让学生们了解到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理解到机器人的概念和工作方式,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机器人技术基础,为国家机器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我国发展走在机器人时代的世界前列提供可能。
其次,机器人教育带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对传感器功能、机器人控制等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机器人竞赛和任务完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以学生和老师为主的科学交流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求知能力。
机器人教育推动了我国与国际的有效接轨。以日本、美国等为主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在有目的的培养机器人教育人才,机器人教育已经囊括到各国的教育比拼行列之中,我国要想赶超世界教育先进水平,机器人教育给予加持和完善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