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说,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但一份财务报表的诞生,需要经历数据催收、汇率查阅、余额汇总、合并抵消、报告生成、核对校验等多个步骤,不仅对专业技能要求高,而且过程还很繁复枯燥。因此,面对这样一个重要性和优劣性都一目了然的工作,岗位人才问题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虽然有1800多万的财务工作者,每年高校毕业生也有上百万,但其中大约八成的人员只拥有简单记录与核算的能力,还停留在传统业务水平阶段。而企业急需的人才,也就是能够承担预算决策、成本控制等职能的管理类会计,还有着300多万的巨大缺口。
一方面,财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和求职者遭遇没企业要的尴尬境遇;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既有财会背景又懂管理运营的综合性人才,这样的人才供需矛盾,正成为近年来我国财务行业的发展缩影。
而机器人的引入和应用,无疑为这一矛盾的解决带来了办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机器人能够比人类更好的完成记录、核算、审核等传统业务,因此,通过“机器换人”,财务机器人能够节省下大量人工会计成本,进而将更多资金用到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招收上。
财务机器人的应用,将传统财务工作和管理需求进行了分离,前者通过机器人的代替,给了后者更多的用人空间。此外,机器人对传统工作的取代效果,也展现出提效增速的良好价值,给了财务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推动。
据相关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40%的组织机构引入财务机器人技术,届时全球机器人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到近50亿美元。未来,财务机器人将成为各国企业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一致选择,同时也将成为财务行业向上发展的重要选择。
当然,在财务机器人发挥巨大功效价值的同时,也对当前的财会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取代,给他们的就业和生存带来巨大危机。从上述我们已经知道,从事传统财会业务的工作中大概有1000万左右,而每年新近毕业的应届生还有上百万,那么在财务机器人广泛应用之后,这些从业者和求职者该何去何从呢?未来的财会人才培育又该如何发展呢?
其实,当前已经有不少从业者意识到了机器人所带来的威胁,同时就算没有机器人的冲击,他们也开始认识到自身业务水平相较于时代需求的落后。因此,这两年我国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的培训班行情迎来火爆发展,相关考试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越来越的从业者和求职者进行知识再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水平,希望能与机器人实现和平共处、协同发展。
因此,从未来人才需求和当前财会人的表现来看,人类会计要想承受着机器人带来的巨大压力,就需要果断舍弃原有的岗位定位,积极学习更高技能的知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以与机器人形成良好互补,互利共赢。
同时,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则要升级自身培养意识,将培养重点从原来的传统业务向管理类、专业类进行延伸,以满足财务行业发展的时代需求。而企业则要积极与人才培养方进行市场信息沟通和交流,将自己的用人需求展示出来,以便培养和用人双方都能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