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助推智能交通实现

   2020-07-22 工业品商城173
核心提示:就在前几日,温州交警部门就迎来了全市智能动态交通违法审核机器人,其坐镇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独自承担以往相当于20个人的工作量,又的完成了对各种道路交通违法现象的审核工作,有效实现了对交警审核人员的替代。  而这并不是机器人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早在两年前的2016年,具备行走、视网膜识别、人机对话、导航、闯红
        就在前几日,温州交警部门就迎来了全市“智能动态交通违法审核机器人”,其坐镇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独自承担以往相当于20个人的工作量,又的完成了对各种道路交通违法现象的审核工作,有效实现了对交警审核人员的替代。
  而这并不是机器人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早在两年前的2016年,具备行走、视网膜识别、人机对话、导航、闯红灯拍照等智能功能的机器人“小文”,就已经走上了北京的街头。当年12月4日,“小文”以“全国首款走上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引导的机器人”的身份,入职北京通州区交通劝导员岗位,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价值。
  之后在2017年1月份,襄阳交警支队自主研发的交通机器人“平安宝贝”也正式上岗,其通过手臂指挥、灯光提示、语音警示、安全宣传等功能,不仅实现了对行人遵守交规的有效提醒,还实现了对行人、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录和显示。
  同年10月份,在北京高速路段上又应用上了一款“移动式护栏巡逻执法机器人”,被交警们称为“执法神器”的它能够在高速护栏上自动穿梭,期间能对高速应急车道内的违法停车、行车行为进行抓拍和上传。
  除此之外,这两年还出现了很多交通机器人,合计数量已达数十种。如今,机器人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机器人技术为基础,推动道路交通向“智慧交通”转型升级,正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那么,机器人为什么能受到如此多的交警部门青睐呢?这一方面与机器人能快速、、有效的完成道路安全维护、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等工作有关,另一方面主要得益于“机器换人”带来了重大价值。
  通过“机器换人”,机器人不仅解决了原来交通领域中警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实现了对现有警力资源的合理调度和运用。机器人凭借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定位导航等技术,能比人工更好的承担道路交通中的违法抓拍、记录、审核等任务,从而让人能更多的去执行和处理,两者分工合作、相互协助,促进了交通运营的提效增速。
  除了对警力资源进行补充和释放之外,机器人大的作用无疑是推动了交通智能化的升级发展。当前在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的情况下,“智慧交通”还暂时需要人工参与,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未来的交通将有可能实现完全的无人化与智能化。
  当然,机器人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固然广被看好,但眼下仍存在不少短板急需补齐。首先是价格问题,技术成本和购买成本的过高,不利于规模化的普及,未来还需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升级,降低各方面成本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