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需要通过机器人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

   2020-07-22 工业品商城189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中国人普遍喜欢吃猪肉,没有猪肉似乎就过不下去。而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大国,我国每年要吃掉将近7亿头猪,对于猪肉的需求不仅远超鸡鸭鱼,甚至高于水稻麦子。因此,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一直颇受重视。  目前,虽然全世界一半的猪都养在我国,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近年来养猪行业遭受到了
       众所周知,中国人普遍喜欢吃猪肉,没有猪肉似乎就过不下去。而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大国,我国每年要吃掉将近7亿头猪,对于猪肉的需求不仅远超鸡鸭鱼,甚至高于水稻麦子。因此,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一直颇受重视。
  目前,虽然全世界一半的猪都养在我国,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近年来养猪行业遭受到了土地、人才等养殖资源的严重限制。同时,创新能力薄弱、饲料成本过高、养殖浪费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疫病多发、管理落后等问题的凸显,也逐渐让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落后于时代的需求。
  一方面养猪需求持续释放,另一方面养猪问题却又不断出现,双方矛盾的发生呼唤着养猪行业的转型与升级。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机器人技术开启规模养猪、科学养猪和现代养猪,成为了破局养猪发展,推动行业升级创新有效的重要手段。
  在国外,机器人养殖的应用早开先河。2016年,剑桥大学的养殖场内,挤奶工作就已全有机器人自动完成。他们自主研制的挤奶机器人不仅可以清洁消毒、自动挤奶,保证挤奶的质量和安全性,还能在挤奶过程中检测蛋白质、脂肪等奶质指标,确保其品质与卫生。
  同时在澳大利亚,科学家们也研制出了一款像牧羊犬的机器人,其被应用在农场上替代传统放牧劳动力,通过2D和3D传感器的结合应用,能够根据所养牲畜的运动速度来赶着他们移动,发挥出极大的放养价值。
  在国内,2017年,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演讲中表示,其正在运用各种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结合养猪,希望通过计算机技术与智能科技的融合,推动我国养猪行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未来将考虑建一个由机器人全权负责的无人养猪场。
  而在今年5月19日召开的第16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上,一家叫做“省饲儿”的企业也推出了耗费2000万元研发打造,具备知识产权的“养猪机器人”。“保育”和“育肥”两款机器人通过在猪场进行的2年试验,展现出了更简单、更科学、更实惠的养猪效果,成为我国养猪机器人的重要应用范例。
  以机器人技术为支撑打造的“智能养猪”,不仅解决了我国土地缩减、人才衰退后无法实现规模化养猪的问题,还以先进的技术、的管理破除了传统养猪行业的各种问题。未来,智能养猪无疑将成为养猪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机器人也将在养猪各环节中发挥出巨大经济价值。
  总的来说,机器人在养猪行业的智能化推动上主要表现在饲喂、环控、疾控、监控、考评、称重、溯源、盘点、育种等九大方面,每一方面届时都将有相应的机器人所对应,形成对养猪环节的全覆盖,以及上下产业链的有效连接。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