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产品的日趋普及,为人类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而计算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终催生了“人工智能”。
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一大分支,人工智能这一词汇起源于1956年。那一年里,一批别具慧眼的年轻科学家在聚会时,一道探讨以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有关问题,并提出。确定了“人工智能”这一专业术语。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人工智能学科诞生的标志。
虽然早在上个世纪就被提出,并且被称为当时的世界三大技术之一,与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相并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实显得颇为缓慢,一直没能取得重大突破,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在全球层面引发强烈关注。
1997年,IBM公司研发的“深蓝”超级电脑击败了人类有史以来伟大的国际象棋名家卡斯帕罗夫,这场世纪末的人机大战可谓是人工智能走出的重要一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突破,进入新世纪后,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发展,“AlphaGo”的惊人表现让人工智能彻底迎来爆发。
“AlphaGo”由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开发,其工作原理便是深度学习,也就是人工智能领域为核心的技术之一。2016年,“AlphaGo”击败围棋世界、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2017年,“AlphaGo”又击败了排名世界的世界围棋柯洁。实际上,在诞生以来,各个版本的“AlphaGo”击败了无数人类围棋选手。
不仅如此,2017年10月,号称为强版本的“AlphaGo Zero”正式面世。“Zero”版本只经过了3天的自我学习,就相继击败了战胜李世石的初版本和战胜柯洁的“Master”版本,再度惊艳世人。正是在“AlphaGo”的“逆天”表现下,人工智能一举风靡全球,引发了世界各国的追逐热潮。
经过60多年的演进,以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为契机,以大数据、脑科学、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为依托,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为导向,人工智能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2017年,人工智能被写入我国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并于同年12月入选了“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度过了“蛰伏期”,迎来了“成人礼”,人工智能发展焕然一新,未来市场前景令人期待。据《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16.9亿元,同比增长52.8%,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9亿元。
另外,工信部预测,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在全球层面,业内机构预测,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到2022年,将进一步增长到近4万亿美元。
当前,随着深度学习、机器算法技术的不断增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持续加速,各大科技巨头与资本巨鳄争先布局,使得机器视觉、语音交互、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细分领域迎来了应用高峰,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重点,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日益深化。
此外,基于脑科学进步而快速发展的类脑智能日趋“走红”,人工智能的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愈加凸显。在人工智能影响下,人类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正在逐步由自动化、网络化向智能化、数字化进一步升级。
为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契机,占据未来国际竞争话语权,各国也陆续出台了战略规划支持本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成长。2016年,美国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等三份重量级报告;德国制定了“工业4.0”战略规划,并于2018年11月提出一项新的人工智能战略;法国于2017年发布了《人工智能战略》;中国也于同一年7月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市场、技术、政策等多方面条件的综合影响下,人工智能在发展新阶段里,呈现出愈发广阔的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