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确保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的智能医疗体系;探索智慧医院建设,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基于人工智能开展大规模基因组识别、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和新药研发,推进医药监管智能化等。
除了我国以外,美国、欧盟、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对于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展同样十分支持。而印度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更是将人工智能当作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不遗余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从目前来看,中国与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各有千秋。美国的优势在于基础理论研究、机器算法等,而中国则在大数据、图像识别等方面较为。因此,美国等国家的人工智能医疗应用以药物研发为主,而中国则聚焦智能医学影像辅助系统的开发。
放眼2019年,人工智能政策加快落地,产业发展将愈发成熟,对医疗领域的影响也会更为深入。因此,为保障人工智能医疗能够稳定发展、瓜熟蒂落,为医疗产业变革与人民健康福祉带来更大利好,需从多个方面予以支撑。从中,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将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是数据开发与医疗大数据生态建设加速。人工智能医疗的进步,离不开海量医疗大数据的支撑,毕竟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食粮”。着眼于此,医疗数据整理、归属与开放等将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医疗数据的交流与共享,将为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展提供核心驱动
二是人工智能医疗领域人才培养逐步落实。人工智能技术之于医疗领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但是作为科技工具,无论是人工智能的研发还是应用都离不开人类的参与。当前,人工智能医疗还处于发展初期,十分缺乏专业人才,因此落实人才培养对于促进产业发展非常关键。
三是人工智能医疗标准规范与伦理道德体系趋于完善。如今,医疗行业不仅关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与人类这个种族的生存、繁衍等问题密不可分。为了确保人工智能医疗的安全、持续发展,推动相关标准规范与伦理道德体系的完善显然是必然趋势。
四是人工智能医疗商业化应用走向成熟。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医生的诊治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大帮助。目前,无论是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还是智能手术机器人等都已走向商用,人工智能医疗的商业模式将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