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骚扰电话年年有,而人人喊打”,针对其愈发肆掠猖獗之势,从去年开始,工信部、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三部门便联合印发了《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有效推动骚扰电话治理的工作步伐。
据了解,专项行动将综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重点对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进行整治,通过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监管、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等举措,合力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条,实现通信服务环境的快速净化。
根据方案的计划和指示,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已经正式开启了骚扰电话的维权整治工作。日前,中国联通群发了一条信息表示:为维护用户合法权益,联通将对涉嫌扰民的电话进行依法处置。而移动和电信也表示已经从技术角度出发,决定从源头上治理骚扰电话,保护用户个人权益。
上述政策、行动和举措表明,目前我国对于骚扰电话的整治决心已经十分坚定,正在从思想上的重视进入到对实践的付诸,当前骚扰电话的整治活动开展快速而火热,未来的力度还有望进一步加大。
众所周知,之所以当前骚扰电话整治之风如此盛行,整治活动开展如此火热,是因为一方面骚扰电话实实在在的侵犯了人们的生活权益,另一方其侵权力度和速度还在不断扩张。其中,电话机器人的出现一定程度助长了骚扰电话的“嚣张气焰”。
电话机器人因为成本比人工更为低廉,打电话的效率和质量更高,不仅通过“机器换人”有效的实现了对人工电销员的替代,且极大的拓展了电销行业的工作力。电话机器人获得大规模运用之后,电销不再受到成本、人才、效率、质量等因素限制,打电话更加频繁,人们受到的骚扰程度也大大加深。
南方周末曾发过一篇报道指出:“电话机器人出场后,骚扰电话半年飙升了6倍”,由此可见电话机器人对于骚扰电话的加持作用是多么显著。作为一个新鲜事物,电话机器人因为的融入了电销行业,逐渐放大了社会本身的顽疾,虽然电销机器人本身无好坏之分,但其无疑为骚扰电话的产出和盛行,提供了新的途径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