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作为人工智能主要细分领域,自动驾驶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而客运与货运则成为备受瞩目的两大应用场景。不过,由于自动驾驶汽车行驶环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距离达到L5级无人驾驶和全面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
相比之下,主要投放在封闭园区、行驶速度较慢的自动驾驶配送车辆有望成为商业化突破口。眼下,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大力投入自动驾驶配送车辆的研发、测试,并且推出了试运营产品。2018年,京东相继在一些高校、小区部署自动驾驶配送车,尝试用无人车代替快递小哥来配送包裹;另外,外卖巨头美团也开发了类似产品,用来配送外卖。
据业内人士预计,近几年内将有更多的自动驾驶配送车辆投入应用,而办公园区、高校等区域是主要投放市场。当然,除了配送车辆外,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车辆领域的应用也逐步展开,一旦配送、运输两大环节均实现自动驾驶,那么智慧物流体系的建设将迎来新的篇章,同时新零售生态链也将更为完善。
在我国很多城市,无人超市已经落地生根,分布在一些热门商圈或是商业广场周围。与传统超市相比,无人超市无需配置理货、收银等人员,在人力成本投入方面几乎为零,而消费者也只需要利用移动支付方式进行支付,甚至是即拿即走,可谓十分便利。
便利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支撑。据悉,无人超市采用了多种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以及机器识别等智能识别技术。无人超市内的商品都有条形码或者RFID标签,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结算体验。同时,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既可以为无人超市提供安全保障,也可以成为新的支付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除了体现在识别方面,还应用于无人超市的运营数据采集、分析方面。通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数据,能够及时、快速了解商品的销售情况以及顾客喜好,从而提升采购度,提升实际运营利润,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