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口红利日渐消散、自动化生产需求加速释放的背景下,随着飞控、导航以及信息控制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无人机不仅很快的便成为了人们追逐的一大风口,而且用极短的时间便完成了从简单“军事利器”向无所不能的“空中新宠”的进化
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在积极发展无人机产业,无人机已经成为了全球备受瞩目的科技产业之一。而自从无人机的商业化探索不断向农业植保、国土测绘、交通管理、影视娱乐等消费级市场延伸,全球民用无人机的市场规模也迎来了急剧增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两位数,异常迅猛的发展态势令人欣喜。而未来,随着发展潜力的不断凸显,广阔蓝海市场的加速呈现,无人机的规模化发展、商业化应用有望迎来进一步提速。
无人机产业的飞速发展无疑令人欣喜,但同时作为一把双刃剑,无人机应用的增多也将一些负面影响进行了放大,比如“黑飞”和“扰航”等事故。
作为一个新近崛起的产业,无人机由于管理和规范的不完善,近年来“黑飞”、“扰航”等事件已经成为了各大机场的心头病。在我国,2017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连续两天出现的无人机扰航情况,便造成过34个航班备降、40多个航班延误,一度引发舆论强烈关注。而在国外,2018年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受无人机影响也曾暂停运行,从而导致近百架航班备降,大量旅客被迫延误。
但其实,无人机所引发的扰航事故并不只这些。据可靠数据显示,我国无人机扰航事件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发生了不下百起,其中2017年4、5月期间,光成都和重庆两省市便发生了十数起。观之国外,无人机扰航事故同样严峻,截至2018年8月,德国各大机场无人机扰航事件也有多达100余起,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也频频出现扰航情况。
总而言之,当前无人机扰航威胁航空安全、引发经济损失,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未来针对这一问题加强监管、强化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阀门行业目前生产企业约有50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千万的仅有7家,超过一个亿的3家,2亿元以上的企业一家没有。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只有中核苏阀一家企业超过2%其余均在1%以下。这种企业规模难以在市场上产生震憾力,与同行业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就更加困难。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除了企业自身生长因素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来实现企业的资本扩张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这是当今国际经济领域比较流行的做法,也是今后一个时期阀门行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要解放思想,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改革要有新突破,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打破地区界线,打破所有制界线,打破传统的专业分工界线。企业间只要有联合的可能就可以大胆去做去尝试,用3-5年的时间力争打造出若干产值超过5亿乃至10亿元的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