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物联网的应用几乎随处可见。不管是新零售、智慧物流,还是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物联网正使影响各行业发展的多种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并提供了一种人、事、物之间进行互联互通的新方式。就电力行业而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电力信息采集、异地电力系统互联、电力巡检运维等发生了许多变化。
目前我国共有供电企业2989家,分别归属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水利部以及地方。根据2002年国务院下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规定,作为电网公司的辅业资产,多元化经营公司(以下简称多经公司)应该被剥离出去,实施自主经营。据了解,目前多经公司多数依附于供电企业,垄断受电工程及相关业务,同时,这些三产、多经公司的成本都计算到电网成本中,造成国家电网等集团公司主辅业未分离的背景下,电网企业成本不透明。
一位发电企业负责人说,在发输配售四个环节中,发电因市场化成本已经逐渐透明,但因为输配环节的成本不透明,导致定价部门国家发改委很难弄清楚电价成本,这也意味着因为输配环节的垄断,导致目前的电价并非是合理的。
那么,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到底集中在哪些方面呢?从目前来看,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电力资产管理、电力检修管理、用电信息采集及分析、电力通信系统连通等几大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采用传感器、监测设备等,电力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获取城市中某一地区用电高峰时段、用电数量等信息,以此及时做好相应准备,以保障工厂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
实际上,在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的年代,如果要统计某个地区不同工厂的用电量,就需要大量人工实地采集电力信息,不仅耗时长且容易出错。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后,各工厂可以对于工业生产的各种设备进行自动识别记录管理,以此提升数据的准确率,并节省时间。基于物联网的多种优势,近几年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始大力提倡建设电力物联网,物联网在电力领域的应用价值也逐步得到释放。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没有引入物联网技术之前,工厂电力设备之间的联系还相对单一且薄弱。应用物联网技术后,工厂各车间的电力设备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得到强化,电力设备的智能化运检也变得更为和及时。通过对相关设备进行实时监测,电力管理人员可以对数据库中的多种特征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析判断,并对故障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在电力设备治理预防阶段,管理人员通过分析各种电力数据,可以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如果电力设备运作出现异常,系统就可以自动发出警报,这样做有助于电力管理人员对某些设备进行重点监测和巡回监测,以此降低突发电力设备故障所造成的损失。
当前,物联网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应用场景正不断增多,智能电网也加快从概念构想走向实际应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物联网电力应用场景,涉及到跨主体、多个对等实体之间的协作,这就促使电力供应商、电力监管部门、电力用户等各方之间积极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推动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多元化应用。
近年来,国内专业化生产发展迅速,如上料装置、螺杆、机筒、减速器和快速换网装置等零部件都能自行生产。同时,供货期已缩短到6-9个月,约为过去的1/3时间。并且,产品品种向多样化发展,如各种注塑机、挤出机和吹塑机等。特别是注塑机,大型、超大型的产品相继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