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剩菜剩饭、隔夜菜可能致癌”;“牛奶和番茄在一起吃会致癌”;“笔直的黄瓜都喷了药”;“吃小龙虾等于吃垃圾”;“指甲上有白点暗示4隐疾”......
大家看到这些标题是否觉得似曾相识?没错,它们便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父母一辈朋友圈转发中的“养生文”或者“科普文”,这些文章看似说的头头是道,填补了人们很多的知识盲区,但其实都是些经不起推敲的“网络谣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加速发展,人们在享受上网冲浪带来的便捷之时,网络谣言也随之而来。它们混杂、隐匿于海量信息之中,经常让人们防不胜防!大部分老年人由于缺乏一定的上网知识和分辨能力,直接成为了网络谣言主要的受害者与传播者,他们对网络上充斥的一些谣言、虚假广告、诈骗信息及低俗内容深信不疑,终饱受其害。
据2018年我国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老年上网的人数和比重正在快速增加,随着而来的上网风险也在不断攀升。其中“网络谣言”位居中老年上网四大风险的首位,66.2%的中老年人都曾遭遇过网络谣言,这类虚假信息及低俗内容由于流传甚快甚广,中老年人往往对此防不胜防。
鉴于此,为了减少谣言对中老年群体带来的误导及危害,当前我国正在从法律法规、政策的角度给予谣言以痛击,同时通过识别技术的突破发展,更快、更准确的找到虚假信息及低俗内容发布者,并不断加大对其的处罚力度,以期让互联网空间愈发风清气正。
其中,在谣言识别和洞察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突破。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源、敏感词、写作者等信息的整理与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有效且准确的判断出文章内容是否为标题党、虚假信息或是谣言,一旦确认利用AI便能进行技术性的拦截与溯源,彻底将谣言进行粉碎。
目前,类似的“AI谣言识别技术”已经在国内各大企业陆续上线,比如2016年今日头条上线的辟谣功能;2017年腾讯网上线的较真事实查证平台;同年微信推出的辟谣助手小程序;以及2019年4月份阿里发布的“AI谣言粉碎机”。利用这些产品,用户可以将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主动拿去搜索查证,一旦被鉴定为谣言便能及时收到提醒,在避免自身收到虚假信息危害的同时,也能及时遏止谣言的传播。
而实践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推进,这些新应用与新产品确实产生了一定功效,它们对网络空间的清净化、信息筛选的化带来了积极作用。换句话说,AI技术在化身“辟谣利剑”洞穿和击破谣言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价值。
当前全行业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和国办《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为重点,把建材工业最大的两个耗能产业———水泥工业和墙体材料工业的节能同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力争取得较好的成效。
加快用先进生产工艺取代落后生产工艺的步伐。到“十一五”末,使我国水泥新型干法比重达到70%以上,实际产量将达到近9亿吨,比2005年的4.2亿吨翻一番;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逐步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比例,力争到2010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55%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到65%以上。争取用5~10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我国建材工业主要产业技术结构的调整任务,使我国建材工业能源消耗的状况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