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飞控、通信、定位导航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产业应用迎来了巨大突破。一改以往“军事利器”的固有形象,如今无人机已经在影视拍摄、地理测绘、消防救援、交通管理等诸多领域实现深入应用。而在农业植保方面,无人机的应用更是广受关注,日益在业内掀起了一股发展热潮。
植保无人机的出现,通过“机器换人”及“人机协作”的作业方式,一改传统的人工植保方式,有效破解了人口红利变化和老龄化趋势带来的发展困境。与此同时,植保无人机相比于人工,作业更加、、便捷、灵活、安全、环保和低成本,对农业植保的提效增速降本带来显著裨益,为农业的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鉴于此,目前我国已经将无人机的发展列为未来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政府一直在积极鼓励、引导和推动无人机在农业植保领域的快速发展。而以大疆为主的本土无人机厂商,也在利用研发、品牌、渠道等优势大力推动植保无人机的加速普及,力争我国能在植保无人机的全球发展中占据优势、拔得头筹。
据有关专家分析,到2022年,我国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300亿元,未来发展的蓝海可谓十分广阔。但眼下,我国无人机却面临着价格高、渗透低、普及小的严峻问题,对300亿蓝海的争夺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对未来市场争夺的实力,激发行业发展热情,近年来我国开始祭出了政策补贴这一发展“利器”。
2017年,农业部、财政部和民航局联合印发通知,在安徽、江西、湖南、浙江、广东和重庆6个省市开展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试点工作。之后,从2018年开始,植保无人机试点补贴省市范围不断扩大,广西、湖北、江苏、福建、安徽、河南、山东、陕西、宁夏、甘肃等省份相继加入到购置补贴“大家庭”之中。
而在近,植保无人机通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当中,受推动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5月31日,中央下达了7.813亿元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补贴范围内机具全部实行敞开补贴,作为重要试点,湖北等省市获得1000万元左右的植保无人机定额补贴,让省内无人机发展迈入高速阶段。
当然,发力植保无人机的并非只有政府,业内头部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无人机产业价格,从2015年到2019年,大疆几乎每次发布新机型都会降低市场售价。在大疆的降价策略影响下,我国植保无人机整体售价也在变得越发亲民,市场渗透率和普及率迎来了同步攀升。
我国工具行业发展到今天,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离真正创建一个中国的品牌,还有不少差距。我以为,目前的形势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来创品牌,世界上通行的OEM生产企业的存在和壮大,给竞争性产业建立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我国工具行业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按照国内外著名生产厂家的要求(包括用户厂)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其品牌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联合的,甚至可以是他人的,只要是“MADE IN CHINA”就可以,这对我们在新一轮竞争中保存和发展中国工具工业是不无益处的。世界上著名的刀具厂家不多,中国要建立相同规模的厂家和品牌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做出特色,才有可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现实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选择几个重点,像汽车、模具。我们可以在共创名牌的目标下,走一条国内外共有,工具行业、用户行业共创的利益共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