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产业发展迅速之际,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在国际政治经济复杂多变、国际贸易规则尚未完全统一的大环境下,国产AI芯片该如何自处,国内AI芯片企业到底该如何布局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发展机会,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呢?
有分析人士指出,影响AI芯片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国产AI芯片要想突出重围,还要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多下功夫,多多努力。归根结底,加强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加大对AI芯片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推动我国AI芯片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常来讲,AI芯片产业的产业链很长,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一款AI芯片的出现,就凝结了产业链上各环节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因此,除了努力提升芯片研制技术外,还需要通盘考虑产品设计、制造等各个方面,把有利于芯片产业发展的各项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此促进我国AI芯片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在未来五年内呈现飙升态势,到2023年将达到10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53.6%,AI芯片将成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蓝海市场。
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等原因,目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牵引电气设备分会主要成员仍是工矿电机车制造企业和少量的蓄电池工业车辆制造企业。干线电力牵引车辆制造业自成体系;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牵引车辆由国家计委主持引导。为此,牵引电气设备行业的主导产品是工矿电机车及配套的电机、电控产品。现结合行业实际情况,主要针对工矿电机车的生产运营,市场需求与发展进行简述。
我国牵引电气设备制造业约有50年的生产发展史,在此期间先后研制开发和批量生产了架线式电机车和蓄电池机车两大系列,5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遍布全国煤矿、治金矿、有色矿、铁路和公路隧道以及市政工程建设工地。目前牵引电气设备行业工矿电机车企业约有30家,生产能力为窄轨工矿电机车3000辆/年,150吨以上准轨工矿电机车30辆/年。据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年产工矿电机车671辆,供大于求的现象已维持近10年。这些年来,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牵引电气设备行业企业出现严重订货不足,生产能力放空,有的企业出现萎缩,被迫转产,有的企业职工大量下岗,企业经济效益差。
工矿电机车的国内市场主要用户是煤矿和金属矿山企业,占95%以上,其次是水利工程、隧道工程等产业占5%左右。从近几年了解到的行业情况看,每年的工矿电机车约有1500台左右的需用量,与生产能力3000台相差太远,企业生产任务严重不足。
随着国家对矿山采挖的治理、整顿,国有和地方矿山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因此对工矿电机车需求量有一定的回升,但大中型煤矿井下运输已向胶带运输机方式转变,这对工矿电机车的需求有很大影响。从各方面了解到,近期各大煤矿产业用户没有进口工矿电机车的项目,为此,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不会有大的波动。150吨以上准轨工矿电机车只有用于大型露天矿山运输业,每年只有2~3辆的补充需求量,如无新的投资建大型露天矿山开采项目,需求量不会有增加。
国外生产窄轨工矿电机车的厂家有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家的近10余家公司,他们的产品除国内使用外,还向国外出口,产品销售世界的主要采掘业企业,如英国Clayton公司生产的蓄电池胶轮机车,向日本和加拿大出口。目前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自己不具备生产能力,开掘业的发展,对采运设备有一定的需要,我们应搜集各国需求信息,努力争取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