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新显示,国内现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已经达到了上百家,具备影响力的平台数量也已经超过了一半。其中不乏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海尔、宝信等传统工业企业,富士康、中联重科等大型制造企业,以及黑湖科技等创新型企业打造的各种多样化平台。
而作为互联网的下半场,越来越多的企业还在被工业互联网吸引而来。他们有的希望借助平台为工业界赋能;有的希望利用平台转型升级自身发展;还有的则希望通过平台大赚一笔......虽然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但不断涌进的企业方却让工业互联网诞生出了庞大的市场蓝海,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预测,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从5000亿元不到突破到7000亿元,同时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也将在2023年增长至140亿美元左右,不仅达到的规模十分喜人,而且高达30%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也令人惊叹。
据悉,未来4年中,包括世博园区、崇明生态岛建设、嘉定新城、临港新城等区域的新建建筑都将按照65%的节能要求建设。
孙建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上海建筑耗能情况非常严重。随着每年大量民用建筑投入使用,目前上海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
据了解,上海现有建筑面积共达5亿平方米,去年建筑能耗大于8000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17%~20%,这一数据是发达国家的2~3倍。
孙建平表示,节能住宅建设虽会增加一定的建筑成本,但增加部分会在5~8年左右的时间内通过节能效益收回。
“目前,上海正在启动建筑节能标识认定工作,预计实施办法最晚在今年底明年初推出。”孙建平说。
孙建平透露,上海将成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对获得国家或本市绿色生态建筑创新奖的企业,招投标享受VIP待遇。建筑节能标识认定工作也在启动中,将建筑根据节能情况,分成不同的星级。这样,建筑是否是节能,从其星级上一看可知。
鉴于此,投资方与政府方也相继加入到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之中,分别给予资金和政策方面的不同支撑。未来,结合企业方的持续加码以及需求方的不断释放,四方共同的注力有望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进一步提速、进一步深入。
不过,工业互联网虽然是一片巨大的蓝海,但我国当前的发展还无法将这片蓝海彻底转化,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工业互联网起步晚,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而另一方面则是现有的发展存在不少的限制因素与问题。
眼下,制约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点: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和标准规范。
其中,网络安全是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大隐患。因为在高度智能、网联的情况下,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倘若得不到保障,将会让整个工厂、企业甚至国家置于开放环境之中,其中相关数据、信息和隐私遭入侵将会带来致命性打击。故而,如果不能解决网络完全问题,工业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也就无从谈起。
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另一因素。由于工业互联网融合了工业、信息等多方面技术,应用过程中夺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极高,人才可以说是保障市场发展的必备元素。但目前,我国市场上相关的人才十分稀缺,引进人才成本又过高,人才培养体系也还没建立健全,解决人才难题不容乐观,这让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略显严峻。
此外,标准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成熟的又一因素。对于工业互联网发展来说,数据采集是基础。不过由于目前国内制造业门类多而杂,各种技术与装备标准有所不同,使得数据采集十分困难。与此同时,平台提供商直接服务、标准上的不统一,也让行业应用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可以说标准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弥补高端轧辊自主研发能力的不足,中钢邢机加快推进高端轧辊国产化进程。一方面,加大技术和装备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要投入20亿元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其中今明两年投入就达13亿元,分别用于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大型板带冷热连轧机用辊的产能扩张和技术改造;截至9月底,公司已安排技术改造项目56项,投资额已达7.8亿多元。另一方面,与国内外20多家重点钢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与大客户携手研发高端轧辊。以与宝钢的合作为例,早在2002年,双方就启动了1580热轧精轧前段用高速钢工作辊的开发项目,试制成功的两批高速钢工作辊已在宝钢1580轧机成功上线;在2005年结题的热连轧精轧后段F4—7工作辊改进型国产化项目中,双方成功结束了外商垄断的历史,并形成一项科研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