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应该属于基础的借鉴咨询了吧。从格力举报奥克斯事件我们发现,消费者永远支持维护自身利益的一方,奥克斯正是因为质量问题而侵犯了大家的权益,才会遭受到众人的指责和围攻。因此类比到机器人行业,机器人企业就需要以质量为前提,坚持实事求是发展,只有杜绝弄虚作假,保障客户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才能收获大家的认可与支持,企业发展才能平稳前行、蒸蒸日上。
同时,从格力的角度我们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格力之所以敢举报同行,说明自身并不畏惧对手的报复性检验或消费者的临时抽查,也就是做到了所谓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便再次告诉我们的机器人企业,只有做到品质有所保障,才能在不管是卖产品还是监督同行时,做到以身作则、硬气说话。
格力之所以举报奥克斯,除去后者空调质量确实出现了不合格问题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奥克斯利用低价、网销的方式侵犯了格力的“蛋糕”。换句话说,奥克斯发起的“价格战”让格力无力对抗,只能寻求举报这样的“旁门左道”予以还击。这也就告诉了我们机器人企业又一个道理:要避免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树立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与竞争关系。
因为,一旦有企业发起价格战等恶性竞争,除了消费者会遭受“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等产品的侵害,同行也会遭受低价的打击。终带来的无非两种结果,一种是所有企业“同流合污”,共同陷入恶性竞争的漩涡;还有一种则像格力这样奋起反抗。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对于自身、同行企业和行业发展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危害。
因此,总结来看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避免恶性竞争,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者利用良性的竞争来共同进步,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而这单靠某一两家企业的力量不够,需要行业内所有企业共同助力。
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对于空调行业来说也已经从增量市场进入到了存量市场,这也是格力举报奥克斯的又一原因。整个市场就那么大,销量都让奥克斯分走了,格力自然要采取行动。但这也让我们注意到,机器人目前尚处在增量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企业在发展上不需要采取和奥克斯式的发展方式,相互合作收益会更大。
对于机器人行业来说,眼下正是高速发展阶段,国内也存在关键技术缺失、人才匮乏、标准不完善、应用落地不充分等问题。在面对广阔市场加一些共性问题的时候,机器人企业间可以“报团取暖”,从而提升自身实力,不必像一些存量市场的企业发展一样靠“踩人”和打压来提升自我。这或许是行业和市场环境给予机器人企业的良好发展选择,从这一点上来说,身为机器人企业比空调企业要“幸福”的多。
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机床消费市场以后,进口机床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就一直居高不下。
在过去的5年中,机床进口速度基本上与国内机床消费速度同步增长,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维持在60%左右。而作为机床消费市场主流产品的数控机床,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则更低。2001年,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29%,以后逐年下降,到2004年则降低到了26.9%,2005年又回升到30.4%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丁雪生将数控机床分为经济型、普及型(中档)和高档3个层次,在对比了国内外产品的价格、性能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经济型数控机床是中国特有的产品,这种数控机床一般采用两轴控制,可以加工一般的零件,其数控系统也是国内配套。经济型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都较低,但由于其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因此特别适用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目前,中国对于经济型数控机床的需求量是全世界最大的,2005年国内经济型数控机床产量达到35000多台,占国内市场的90%左右。
目前,国内普及型数控机床的年产量为3000多台,占国内市场的份额还不到10%。根据统计分析,尽管进口机床的价格比国内高10%~15%,仍然有70%的中档数控机床是进口的。
至于高档数控机床,目前国内产品尚处于市场开发阶段,国内市场上基本上还是国外的产品。
有关分析表明,在数控机床的进口渠道方面,外商投资进口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另外,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口的机床,由于享受关税和增值税方面的优惠,进口数额也不在小数。
早在加入WTO谈判之初,中国就将数控机床进口关税率降到9.7%,数控系统关税率降到5%,低于WTO规定的发展中国家平均10%的水平。由于外商投资和国内重点项目进口机床又长期享受税收优惠,结果便形成了外国机床制造商在中国境内享受了比中国企业优惠得多的超国民待遇,本来就相对弱小的中国数控机床工业更加受到挤压。